[发明专利]一种径向刺入式加热烟具及其使用方法在审
| 申请号: | 202110815361.1 | 申请日: | 2021-07-19 |
| 公开(公告)号: | CN113349457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9-07 |
| 发明(设计)人: | 郭丁荣;秦云华;李志强;朱东来;韩熠;李世卫;吴俊;舒云波;陈冉;胡建洪 | 申请(专利权)人: | 云南中烟工业有限责任公司 |
| 主分类号: | A24F40/465 | 分类号: | A24F40/465;A24F40/40;A24F40/57;A24F40/42 |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领专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590 | 代理人: | 陈有业;任永利 |
| 地址: | 650231 云*** | 国省代码: | 云南;5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径向 刺入 加热 烟具 及其 使用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径向刺入式加热烟具,加热件(11)布置在烟支容纳腔(2)的侧腔体壁的外围;所述加热件(11)的前端为尖锐状,可以穿过烟支容纳腔(2)的侧腔体壁径向刺入烟支(3)中。本发明还公开了所述径向刺入式加热烟具的制备方法。本发明的径向刺入式加热烟具可以提高加热温度,以充分释放烟草致香成分,增大烟气量。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烟草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径向刺入式加热烟具及其使用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市面上的加热卷烟烟具分为两大类;一类是中心加热型烟具,其加热组件包含加热棒或加热片等,对烟支的烟芯段的烟丝排列方式的要求为有序型或相对有序型,其加热方式为加热棒或加热片轴向刺入烟支,其优点是从烟支内部加热,加热速率高;其缺点是对烟支的外围不能加热,造成烟支外围烟草不能使用,烟支利用率低。另一类是周向加热型烟具,其加热组件包含电阻式加热杯或电磁式加热杯等,对加热烟支的烟芯段的烟丝排列方式的要求为有序型、相对有序型、无序型;其加热方式为加热杯的杯壁对烟支的外围进行加热,其缺点是烟支的烟芯不能加热,造成烟支内芯处烟草不能使用,烟支利用率也不高。为解决上述问题,市面上的还出现了同时具有中心加热和周向加热的烟具,但设计复杂,同时要求烟丝排列有序或相对有序。
为解决上述问题提出本发明。
发明内容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径向刺入式加热烟具,本发明的烟具能降低对烟支烟芯段烟丝排列方式的要求,适用于有序型、相对有序型、无序型的烟丝排列方式;同时加热组件为多组,沿所述烟支容纳腔的轴向均匀布置。加热组件通过径向针式加热方式加热卷烟,径向加热针的长度短、强度高、不易发生弯折损伤;加热组件可以全部使用,也可以部分使用,对烟支进行整体加热、分段式加热;加热组件在加热腔内均匀分布,对烟支的加热利用率高。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
本发明第一方面公开了一种径向刺入式加热烟具,加热件11布置在烟支容纳腔2的侧腔体壁的外围;所述加热件11的前端为尖锐状,可以穿过烟支容纳腔2的侧腔体壁径向刺入烟支3中。
优选地,所述加热件11沿烟支容纳腔2的圆周径向对称布置,每一圆周上的加热件11构成一组加热组件1。
优选地,加热组件1有两组及以上,多组的加热组件1沿所述烟支容纳腔2的轴向均匀布置。
优选地,每个加热件11连接一个传动杆41;所有的传动杆构成加热件联动组件4。
优选地,所述烟支容纳腔2的前端腔体壁为密封状。
优选地,对应每个加热件11的烟支容纳腔2的侧腔体壁上有一个开孔21,开孔21能够打开和关闭。
优选地,所述烟支容纳腔2的腔壁为隔热材料制成。
优选地,所述烟具还包括控制组件5、电池组件6、抽吸模式选择组件7和烟具外壳8;所述控制组件5内存储单元51,所述抽吸模式选择组件7上有抽吸模式选择按钮71。
优选地,所述加热件11的加热方式为电阻加热方式或电磁感应加热方式。
本发明第二方面公开了所述的径向刺入式加热烟具的使用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把烟支3放入烟具的烟支容纳腔2内,选择性按下抽吸模式选择按钮71,控制组件5接收到抽吸模式选择组件7传来的电子信号并传输到加热针联动组件4,加热组件1刺入烟支,同时控制组件5根据接收到的抽吸模式选择信号,对加热组件1进行部分或全部电路连通、或对包裹加热腔的磁感应线圈部分或全部进行连通,做到加热组件1的加热数量可调;当加热组件1达设定位置以后,加热组件1对烟支3进行整体加热或分段式加热供抽吸者抽吸;
烟支3抽吸加热时间到达以后,加热组件1自动停止加热并收缩退出烟支容纳腔2,烟支解除固定,可取出烟蒂。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云南中烟工业有限责任公司,未经云南中烟工业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815361.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