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隧道表观影像数据采集分析的新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110815077.4 | 申请日: | 2021-07-19 |
公开(公告)号: | CN113504242A | 公开(公告)日: | 2021-10-15 |
发明(设计)人: | 杜晓岱;安勇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洞微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N21/88 | 分类号: | G01N21/88;G01N21/954 |
代理公司: | 北京世誉鑫诚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11368 | 代理人: | 孙国栋 |
地址: | 100600 北京市海***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隧道 表观 影像 数据 采集 分析 新方法 | ||
本发明涉及隧道病害检测的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隧道表观影像数据采集分析的新方法,其无需人工进入隧道对病害逐一排除,极大的提升的隧道检测的效率,降低隧道检测工作人员的工作强度,以便工作人员对隧道病害进行检修排除,增加隧道的使用年限,提高实用性;将360°全景摄像机安装在隧道检验车,通过无线控制隧道检验车匀速行驶,360°全景摄像机对隧道内部进行图像收集,收集后的图像传输给工控机;工控机对360°全景摄像机收集的隧道内的图像进行预处理;工控机将预处理后的图像通过无线发送给远程计算机。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隧道病害检测的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隧道表观影像数据采集分析的新方法。
背景技术
隧道的健康监测可分为两个阶段:施工阶段和运营阶段。在隧道的运营过程中,隧道的安全问题主要受到以下几个方面的影响:运营过程中长期振动荷载引起的道床整体沉降;由于大多数长、大隧道处于复杂的地质条件中,车辆荷载引起的线路沿轴线方向的不均匀沉降;隧道周边建筑物和地质条件变化等。这些影响会造成隧道轮廓的开裂、变形、漏水甚至脱落等一系列安全问题。
由于我国处于高速建设期,重建轻管,隧道运输运行管理过程中缺少长期有效的在线监测和检测数据,导致隧道的运行状况不清楚。目前我国对隧道的安全监测基本上还停留在人工排查的水平上。
发明内容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无需人工进入隧道对病害逐一排除,极大的提升的隧道检测的效率,降低隧道检测工作人员的工作强度,以便工作人员对隧道病害进行检修排除,增加隧道的使用年限,提高实用性的隧道表观影像数据的新方法。
本发明的一种隧道表观影像数据采集分析的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将360°全景摄像机安装在隧道检验车,通过无线控制隧道检验车匀速行驶,360°全景摄像机对隧道内部进行图像收集,收集后的图像传输给工控机;
S2、工控机对360°全景摄像机收集的隧道内的图像进行预处理;
S3、工控机将预处理后的图像通过无线发送给远程计算机;
S4、远程计算机接收工控机发送的隧道图像,并将图像进行备份;
S5、远程计算机按间隔时间T将图像分为若干组待检测图像;
S6、远程计算机将分隔后的图像依次与无病害的隧道模型进行比对;
S7、远程计算机将隧道疑似图像进行提取处理;
S8、人工核对。
本发明的一种隧道表观影像数据采集分析的新方法,所述360°全景摄像机收集图像包括以下步骤:
S1、通过无线控制隧道检验车匀速行驶;
S2、LED照明光源安装在隧道车上,LED照明光源为收集图像提供亮度;
S3、360°全景摄像机安装在隧道检测车上,对隧道内部图像进行收集。
本发明的一种隧道表观影像数据采集分析的新方法,所述工控机图像预处理包括以下步骤:
S1、采用JAVA语言读取360°全景摄像机收集的图像,并将图像展开进行拼接;
S2、对360°全景摄像机收集的图像进行像素调整;
S3、将隧道空间位置与图像结合。
本发明的一种隧道表观影像数据采集分析的新方法,远程计算机对收集的隧道图像进行备份储存,并将检测结果一并储存。
本发明的一种隧道表观影像数据采集分析的新方法,当远程计算机对分隔后的图像依次与无病害的隧道模型进行比对,检测出病害,通过报警的方式通知工作人员。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洞微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未经北京洞微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815077.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猪场养殖用污水处理系统
- 下一篇:一种电器控制柜外部字体及图样的印染设备
- 数据显示系统、数据中继设备、数据中继方法、数据系统、接收设备和数据读取方法
- 数据记录方法、数据记录装置、数据记录媒体、数据重播方法和数据重播装置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发送系统、数据发送装置以及数据结构
- 数据显示系统、数据中继设备、数据中继方法及数据系统
- 数据嵌入装置、数据嵌入方法、数据提取装置及数据提取方法
- 数据管理装置、数据编辑装置、数据阅览装置、数据管理方法、数据编辑方法以及数据阅览方法
- 数据发送和数据接收设备、数据发送和数据接收方法
- 数据发送装置、数据接收装置、数据收发系统、数据发送方法、数据接收方法和数据收发方法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再现方法、数据发送装置及数据再现装置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再现方法、数据发送装置及数据再现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