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液晶聚酯树脂组合物在审
| 申请号: | 202110813552.4 | 申请日: | 2017-12-26 |
| 公开(公告)号: | CN113502034A | 公开(公告)日: | 2021-10-15 |
| 发明(设计)人: | 原节幸;藤田泰之 | 申请(专利权)人: | 住友化学株式会社 |
| 主分类号: | C08L67/00 | 分类号: | C08L67/00;C08K3/34;C08K7/14 |
| 代理公司: | 隆天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72003 | 代理人: | 陈曦;向勇 |
| 地址: | 日本国***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液晶 聚酯树脂 组合 | ||
本发明涉及一种液晶聚酯树脂组合物,其特征在于,其含有(A)液晶聚酯、(B)滑石以及(C)云母,相对于所述(A)液晶聚酯100质量份,所述(B)滑石与所述(C)云母的总量((B)+(C))为5质量份以上且100质量份以下,而且,所述(B)滑石与所述(C)云母的质量比((B)/(C))为9/1~1/9。
本申请是申请日为2017年12月26日、申请号为201780080875.9、发明名称为“液晶聚酯树脂组合物”的申请的分案申请。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液晶聚酯树脂组合物。
本申请基于2016年12月28日在日本申请的日本特愿2016-256462号提出并要求其优先权,其内容援用于本文。
背景技术
液晶聚酯具有优异的薄壁成型性、高耐热性。因此,液晶聚酯用于使用回流焊接工序的连接器、继电器、骨架等表面安装用电子部件。在信息通信领域中,进行表面安装用电子部件的高集成化、小型化、薄壁化、低高度化,其中,在连接器部件中,薄壁化的倾向显著。
作为这种薄壁化的连接器的代表例,可举出用于将印刷布线基板之间接合的板对板(Board to Board)连接器、用于连接柔性印刷基板(有时简称为FPC)与柔性扁平电缆(有时简称为FFC)的FPC用连接器等。对于板对板连接器、FPC用连接器,随着使用印刷布线基板的电子设备的小型化,要求连接器的安装面积节省空间化。例如,提供一种连接器的金属端子间的间距为0.35mm以下的窄间距连接器。另外,还提供一种在嵌合连接器的状态下的厚度尺寸(所谓的堆叠高度)为0.6mmt以下的低高度的连接器。
如果要满足这种窄间距化、低高度化的要求,必须缩小保持金属端子的液晶聚酯成型品的尺寸,连接器的强度变得非常弱,有可能不能维持实用强度。即,如果将连接器薄型化,则处理或安装连接器时产生的应力导致连接器产生扭转、破裂等破坏的可能性升高。
因此,要求作为以板对板连接器、FPC用连接器为代表的薄壁连接器的成型材料的液晶聚酯,同时具有优异的薄壁流动性和薄壁强度。
例如,为了将树脂填充至1.0mmt左右的薄壁的部分,需要减少填充材料的量。但是,对于填充材料的含量较少的组合物,强度不够,产生安装时的回流焊接工序的加热处理(以下,有时简称为“回流处理”)导致翘曲变形的问题。
另外,在回流焊接工序中,如果连接器产生翘曲,则在金属端子与形成于基板的电路之间产生空隙。这样,焊料不能维持用于嵌入该空隙的体积,在金属端子与电路分开的状态下,焊料固化。其结果是,产生不能电导通的接合不良。
另外,将连接器冷却至常温,接着,在产生翘曲变形的情况下,金属端子也与电路分开,引起电不导通的接点不良。
因此,期望连接器在回流焊接工序的加热处理时的翘曲变形少,进一步,要求在回流中在焊接固化的状态下翘曲变形少。
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一种液晶性聚酯树脂组合物,作为耐热性、成型性及机械特性优异的液晶聚酯,其是至少含有(A)液晶性聚酯树脂100重量份以及(B)滑石10~100重量份的液晶性聚酯树脂组合物,其特征在于,组合物中的(B)滑石的吸油量(a1)ml/100g与比表面积(a2)(m2/g)的比(a1/a2)为14.0~26.0(ml·g)/(100g·m2),而且,数均粒径为10~30μm。
在专利文献2中公开了一种液晶聚合物组合物,其以降低成型品的翘曲为目的,相对于液晶性聚合物100重量份,配合1~200重量份的平均粒径为5~100μm且纵横比为3.0~5.0的滑石而成。
另外,在专利文献3中公开了一种液晶性聚酯树脂组合物,作为耐热性、耐冲击性优异的液晶性聚酯树脂组合物,相对于液晶性聚酯树脂100重量份,配合平均粒径为2.5~3.5μm的滑石10~150重量份以及平均纤维直径为3~9μm的玻璃纤维10~150重量份而成。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住友化学株式会社,未经住友化学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813552.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