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无草高效清洁立体化种养养大虾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110812125.4 | 申请日: | 2021-07-19 |
公开(公告)号: | CN113455431A | 公开(公告)日: | 2021-10-01 |
发明(设计)人: | 袁勇超;莫爱杰;鲁晓蕾;杨慧君;杨伟杰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中农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A01K61/59 | 分类号: | A01K61/59;A01K61/10;A01K63/04;A01G22/15;A01G31/02 |
代理公司: | 武汉谦源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2251 | 代理人: | 尹伟 |
地址: | 430070 ***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高效 清洁 立体化 养养 大虾 方法 | ||
本发明专利提供了一种无草高效清洁立体化种养养大虾方法,包括:(1)虾池选择;(2)晒塘和清塘消毒;(3)人工水草和生物浮床构建;(4)小龙虾虾苗和套养鱼投放;(5)活化腐植酸、微藻和益生菌调水;(6)饲料精准营养与投喂。严格控制单季小龙虾放养密度,放养规格,并搭配一定数量和规格的套养鱼类。华中区域稻虾池或池塘可养两季,第一季3‑6月份,第二季6‑9月份,实现70%的商品虾可达35‑60g/只,单季亩产为100‑125kg。实现养殖全过程“0”渔药投入和零排放,达到高效清洁养殖模式,共计可产出200‑250kg/亩的大规格商品虾,亩产纯收益达到6000元以上,实现提质增效,渔民增收,乡村振兴。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水产养殖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无草高效清洁立体化种养养大虾方法。
背景技术
小龙虾,学名为克氏原螯虾(Procambarus clarkii),原产于北美洲,20世纪30年代传入我国。小龙虾自然种群繁殖力强,能生活在各种水域,食性范围广泛,适合养殖。同时,小龙虾肉质细嫩、风味独特、营养丰富,深受国内外市场的欢迎。到2020年,全国小龙虾养殖总面积已经超过2000万亩,总产量达239万吨,小龙虾已成为我国最为重要的养殖淡水经济虾类。
目前,小龙虾已经形成了集养殖、加工、流通、餐饮、文旅等一体产业群和产业链。“虾稻连作、虾稻共作、虾蟹轮作”等种养模式和技术已经形成,并在全省乃至全国进行大范围推广。然而,经过20多年的推广应用,小龙虾产业又面临了系列新的问题,主要表现为“繁养一体种质差、虾稻共作规格小、集中上市价格低、粗放饲养品质差”等问题,消费端出现“大虾难求、好虾难得”的困境,不仅导致小龙虾养殖效益的不稳定,同时,极大制约了小龙虾全产业链的健康发展。
小龙虾虾苗养成商品规格需要经历10多次的蜕壳,特别是冬季和早春期间幼苗蜕壳频率很高,低温季节水草稀少,高温季节水草容易腐败破坏水质,刚蜕壳的幼虾暴露在没有遮蔽物之下,小龙虾相互之间存在明显的残食现象,导致小龙虾苗种和养殖期间成活率很低。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无草高效清洁立体化种养养大虾方法,以解决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该方法解决了现有小龙虾主要养殖模式水草种植和管理难、集中上市、大规格高品质成品虾占比极低的局限性,充分利用立体化种养技术,提高小龙虾的品质和效益。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无草高效清洁立体化种养养大虾方法,其包括如下步骤:
(1)虾池选择:虾池面积控制为3-10亩,要求排水方便,池埂不渗漏,池埂坡比1:2-1:3,水深1.0-2.5m,池底平坦,淤泥10-15cm;
(2)晒塘和清塘消毒:每季虾苗放养前抽干池水,清除杂草和淤泥,暴晒至池底发白、干硬开裂1-3cm;虾苗放养前7-17天,池底留水25-30cm,每亩用生石灰75-200kg,化水后在全池及池埂坡面泼洒,虾苗放养前3天,进水至水深0.8-1.0m,进水时用双层筛绢网过滤,进水后用漂白粉10~15kg/亩进行池水消毒;
(3)人工水草和生物浮床构建:制作面积为10-100m2/亩水面的漂浮件,漂浮件的顶部设有若干由与水面贴近的水平网片构成的空心菜种植床体,全部空心菜种植床体的面积为漂浮件面积的30-80%(优选为60-80%),漂浮件的下方挂设有上下方向延伸的条状网片和毛刷;
(4)小龙虾虾苗和套养鱼投放:在上述虾池准备充分的基础上,第一季小龙虾虾苗于3月中下旬投入,苗种放养密度严格控制在30-40斤/亩或4000-5000只/亩,规格80-120只/斤,5月中下旬至6月初完成起捕出售;第二季小龙虾虾苗于6月中下旬投入,苗种放养密度严格控制在40-50斤/亩或4000-5000只/亩,规格60-100只/斤,8月中下旬至9月底完成起捕出售;每季苗种放养后1周进行套养鱼投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中农业大学,未经华中农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812125.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农作物生长状况图像识别方法及系统
- 下一篇:一种肿瘤化疗患者止吐用舒缓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