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钨尾矿环保型无机人造石及其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110811798.8 | 申请日: | 2021-07-19 |
公开(公告)号: | CN113582610A | 公开(公告)日: | 2021-11-02 |
发明(设计)人: | 吴琛;赵宝军;曾正祥;尹正;张宗军;王琼;王健;任明宇;刘新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东海龙建筑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4B28/04 | 分类号: | C04B28/04;C04B18/12;C04B20/00;B28B3/02;B28C5/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19000 广东省珠海***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尾矿 环保 无机 人造石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本申请涉及建筑装饰材料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钨尾矿环保型无机人造石及其制备方法。钨尾矿环保型无机人造石包括以下重量份的组分:钨尾矿33‑39份,水泥15‑18份,水3‑5份,减水剂0.3‑0.6份,增韧剂0.6‑1.8份。其制备方法为:称取各组分原料并混合均匀形成混合料,将混合料置于模具中真空振动压制成型,脱模后得到毛板,将毛板进行蒸汽养护,然后进行定厚抛光得到上述的无机人造石。本申请中以钨尾矿作为填充骨料代替石英砂制得的环保型无机人造石性能优异,工艺简单,成本低。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建筑装饰材料的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钨尾矿环保型无机人造石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人造石是一种无放射性、无污染、可重复利用且绿色环保的新型建筑装饰材料,我国人造石产品主要是以不饱和聚酯树脂制成的有机人造石岗石、有机人造石英石及铝粉作为填充料的实体面材人造石,此外还有用水泥作为胶粘剂浇筑成型的无机水磨石。
现有的人造石产品多是是通过在市场上购买精加工的钙砂、石英砂或玻璃颗粒作为其主要填充骨料,石英砂是石英石经过破碎加工后得到的颗粒,具有硬度高、耐磨以及化学性质稳定的特点;钙砂是以大理石等石材为原料经过破碎加工而得到的颗粒;玻璃颗粒是以玻璃为原材料通过破碎研磨等程序加工而成的颗粒状材料。
针对上述中的相关技术,发明人认为不管是石英砂、钙砂还是玻璃颗粒,它们获取成本都比较高,并且需要经过破碎等处理过程,导致制得的无机人造石的成本相应提高,产品的价格居高不下。
发明内容
为了降低无机人造石的制造成本,本申请提供一种钨尾矿环保型无机人造石及其制备方法。
第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钨尾矿环保型无机人造石,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钨尾矿环保型无机人造石,包括以下重量份的组分:钨尾矿33~39份;水泥15~18份;水3~5份;减水剂0.3~0.6份;增韧剂0.6~1.8份。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申请中使用钨尾矿代替石英砂作为无机人造石的填充骨料,一方面,钨尾矿作为钨矿在矿选时产生的废弃物,其成本很低,并且钨尾矿无需破碎处理过程,工序简单。将钨尾矿作为制造无机人造石的填充骨料,可以极大降低人造石的生产成本。另一方面,将钨尾矿作为制备无机人造石的填充骨料,实现了钨尾矿的有效再利用,降低了钨尾矿随意堆放时产生的环境污染和对人体的危害。同时,通过将钨尾矿应用于建筑材料领域,降低了钨尾矿处理时产生的巨大成本,提高了经济效益。以本申请的技术方案制得的无机人造石7天抗折强度可达到20.8MPa,抗压强度可达到124.3MPa,具有良好的抗折强度和抗压强度,并且产品质量稳定,生产良率高,适用范围广。
优选的,所述钨尾矿的制备方法如下:
(1)脱水,将待处理的钨尾矿粗料送入压滤机中进行压滤脱水得到初步脱水干燥的钨尾矿粗料;
(2)干燥,将步骤(1)中经过脱水处理的钨尾矿出料输送至烘干机中进行加热烘干得到充分干燥的钨尾矿原料。
(3)分级筛选,将干燥后的钨尾矿原料通过多级振动筛进行筛分,得到不同粒径范围的钨尾矿颗粒。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由于钨矿在选矿过程中得到的钨尾矿在矿场堆放,其中含有大量的采矿过程中混入的水,将其应用于无机人造石的制备时,需要将钨尾矿进行充分干燥得到钨尾矿颗粒,然后经过分级筛选,将钨尾矿按照不同的粒径范围进行筛分,得到特定粒径范围的钨尾矿颗粒用于后续骨料的配制。
优选的,步骤(1)中压滤机的压力为0.3~1MPa;步骤(2)中的烘干温度为300℃~400℃,烘干时间为15~20min。
优选的,步骤(3)中通过多级筛选得到的钨尾矿的粒径分布区间为:-10~+30目、-30~+40目、-40~+60目、-60~+80目、-80~+100目、-100~+140目、140目以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东海龙建筑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广东海龙建筑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811798.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