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CdSnO3 在审
申请号: | 202110811542.7 | 申请日: | 2021-07-19 |
公开(公告)号: | CN113533453A | 公开(公告)日: | 2021-10-22 |
发明(设计)人: | 卢革宇;陆靖元;孙彦峰;孙鹏;刘方猛 | 申请(专利权)人: | 吉林大学 |
主分类号: | G01N27/12 | 分类号: | G01N27/12 |
代理公司: | 长春吉大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22201 | 代理人: | 刘世纯;王恩远 |
地址: | 130012 吉林省长春市*** | 国省代码: | 吉林;2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cdsno base sub | ||
一种基于CdSnO3钙钛矿结构纳米半导体敏感材料的丙酮气体传感器及其制备方法,属于气体传感器技术领域。其由外表面带有两条平行、环状且彼此分立的金电极的陶瓷管衬底,涂覆在陶瓷管外表面和金电极上的CdSnO3钙钛矿结构纳米半导体敏感材料和置于陶瓷管内的镍铬加热线圈组成,加热方式为旁热式。本发明利用CdSnO3对丙酮气体有较短的响应时间和恢复时间及较高的响应值,开发出了具有高性能的丙酮气体传感器。传感器的检测下限可以达到0.2ppm,另外传感器还有很低的电阻,便于集成,在环境监测方面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本发明制作的丙酮气体传感器制作工艺简单,制备方法步骤简便,成本低廉,适合工业上批量生产。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气体传感器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基于CdSnO3钙钛矿结构纳米半导体敏感材料的丙酮气体传感器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科技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人们可以接触到有毒有害气体的途径也逐渐变多,化石燃料燃烧所产生的气体、家庭装修产生的有害气体和工厂储存的挥发性有机物等,都存在着危害人们生命财产安全的风险。丙酮是工业生产中所需的重要原料,它易燃易挥发,被人体吸入后会对人体造成健康危害。所以开发成本低廉且实用的丙酮气体传感器是十分必要的。目前监测丙酮气体的主要方法有气相色谱法、比色法和半导体传感器法等。其中,气相色谱法具有很高的响应值,且对丙酮气体的选择性也很好,但检测仪器操作复杂且体积较大。比色法操作相对简单,但无法实现连续检测。相比之下,半导体传感器的体积相对较小,操作简便,且可以重复使用。但是目前尚存的不足之处是传感器的响应值、响应时间恢复时间及检测下限这几个重要指标较难兼具。Kim等人制造的WO3基气体传感器对200ppm丙酮气体的响应/恢复时间为237s/87s[1];Li等人制造的SnO2基丙酮传感器对丙酮气体的检测下限为5ppm[2]。所以在保证对丙酮气体有一定的响应值的前提下,制造响应/恢复时间更短、检测下限更低的丙酮气体传感器成为了当下的研究热点。
[1]S.Kim,S.Park,S.Park,and C.Lee,Sensors and Actuators B-Chemical209,180(2015).
[2]F.Li,T.Zhang,X.Gao,R.Wang,and B.H.Li,Sensors and Actuators B-Chemical 252,822(2017).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基于CdSnO3钙钛矿结构纳米半导体敏感材料的丙酮气体传感器及其制备方法。
本发明所述的一种基于CdSnO3钙钛矿结构纳米半导体敏感材料的丙酮气体传感器,其由外表面带有两条平行、环状且彼此分立的金电极的Al2O3陶瓷管衬底,涂覆在Al2O3陶瓷管外表面和金电极上的敏感材料和置于陶瓷管内的镍铬加热线圈组成;传感器在工作时,通过为镍铬加热线圈通直流电流来提供传感器的工作温度,通过改变电流大小来改变工作温度,通过测量在不同气体环境下两条金电极间的电阻阻值实现检测丙酮浓度的功能;其特征在于:敏感材料为CdSnO3钙钛矿结构纳米半导体敏感材料,其制备步骤如下:
(1)首先将0.1925g CdCl2、0.3506g SnCl4·5H2O溶解在10~20mL水和乙醇的混合溶剂中(水和乙醇的体积比为2:1),在磁力搅拌的条件下,依次加入0.21g C6H8O7·H2O和0.408g氢氧化钠,再向溶液中加入20~30mL水,最后加入0.0018g~0.0089g PdCl2,搅拌20~40min;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吉林大学,未经吉林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811542.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一种Nd<sub>2</sub>O<sub>3</sub>-Yb<sub>2</sub>O<sub>3</sub>改性的La<sub>2</sub>Zr<sub>2</sub>O<sub>7</sub>-(Zr<sub>0.92</sub>Y<sub>0.08</sub>)O<sub>1.96</sub>复相热障涂层材料
- 无铅[(Na<sub>0.57</sub>K<sub>0.43</sub>)<sub>0.94</sub>Li<sub>0.06</sub>][(Nb<sub>0.94</sub>Sb<sub>0.06</sub>)<sub>0.95</sub>Ta<sub>0.05</sub>]O<sub>3</sub>纳米管及其制备方法
- 磁性材料HN(C<sub>2</sub>H<sub>5</sub>)<sub>3</sub>·[Co<sub>4</sub>Na<sub>3</sub>(heb)<sub>6</sub>(N<sub>3</sub>)<sub>6</sub>]及合成方法
- 磁性材料[Co<sub>2</sub>Na<sub>2</sub>(hmb)<sub>4</sub>(N<sub>3</sub>)<sub>2</sub>(CH<sub>3</sub>CN)<sub>2</sub>]·(CH<sub>3</sub>CN)<sub>2</sub> 及合成方法
- 一种Bi<sub>0.90</sub>Er<sub>0.10</sub>Fe<sub>0.96</sub>Co<sub>0.02</sub>Mn<sub>0.02</sub>O<sub>3</sub>/Mn<sub>1-x</sub>Co<sub>x</sub>Fe<sub>2</sub>O<sub>4</sub> 复合膜及其制备方法
- Bi<sub>2</sub>O<sub>3</sub>-TeO<sub>2</sub>-SiO<sub>2</sub>-WO<sub>3</sub>系玻璃
- 荧光材料[Cu<sub>2</sub>Na<sub>2</sub>(mtyp)<sub>2</sub>(CH<sub>3</sub>COO)<sub>2</sub>(H<sub>2</sub>O)<sub>3</sub>]<sub>n</sub>及合成方法
- 一种(Y<sub>1</sub>-<sub>x</sub>Ln<sub>x</sub>)<sub>2</sub>(MoO<sub>4</sub>)<sub>3</sub>薄膜的直接制备方法
- 荧光材料(CH<sub>2</sub>NH<sub>3</sub>)<sub>2</sub>ZnI<sub>4</sub>
- Li<sub>1.2</sub>Ni<sub>0.13</sub>Co<sub>0.13</sub>Mn<sub>0.54</sub>O<sub>2</sub>/Al<sub>2</sub>O<sub>3</sub>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