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于脑电信号的耳鸣识别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2110810822.6 | 申请日: | 2021-07-19 |
公开(公告)号: | CN113261979B | 公开(公告)日: | 2021-10-08 |
发明(设计)人: | 李兆波;王心醉;辛海兵;李希华;李鹏飞;梁岳青;张亚伦;蔡后勇;张冰 | 申请(专利权)人: | 季华实验室 |
主分类号: | A61B5/372 | 分类号: | A61B5/372;A61B5/369 |
代理公司: | 佛山市海融科创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4377 | 代理人: | 陈志超;许家裕 |
地址: | 528200 广东省***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基于 电信号 耳鸣 识别 系统 | ||
1.一种基于脑电信号的耳鸣识别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脑电信号采集装置(1)和识别装置(2),所述脑电信号采集装置(1)与所述识别装置(2)电性连接;
所述脑电信号采集装置(1)用于采集被测对象的大脑两侧听觉区域的多路脑电信号,并把所述脑电信号发送至所述识别装置(2);
所述识别装置(2)用于计算多路所述脑电信号中两两之间的连通性特征值,把所述连通性特征值输入基于BP神经网络的识别模型,得到两个耳朵的耳鸣系数值,输出所述耳鸣系数值;
所述连通性特征值包括皮尔逊相关系数、相位锁定值、转移熵中的至少一项;
所述识别装置(2)还用于根据所述耳鸣系数值判断耳鸣发生位置,并输出耳鸣病情信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脑电信号的耳鸣识别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识别装置(2)还用于对所述脑电信号进行预处理,所述预处理包括以下处理步骤中的至少一项:
对缺失数据进行插值处理;
删除异常波动的信号段;
对所述脑电信号进行50Hz工频降噪处理和0.5-90Hz带通滤波处理;
对所述脑电信号进行基线校正处理和重参考处理;
对所述脑电信号进行ICA滤波处理。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脑电信号的耳鸣识别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连通性特征值包括皮尔逊相关系数,所述识别装置(2)根据以下公式计算皮尔逊相关系数:
;
其中,为第i路脑电信号和第k路脑电信号之间的皮尔逊相关系数,为第i路脑电信号在t时刻的采样值,为第i路脑电信号的平均值,为第i路脑电信号的标准差,为第k路脑电信号在t时刻的采样值,为第k路脑电信号的平均值,为第k路脑电信号的标准差;T是脑电信号采样值总数。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脑电信号的耳鸣识别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连通性特征值包括相位锁定值,所述识别装置(2)根据以下公式计算相位锁定值:
;
其中,为第i路脑电信号和第k路脑电信号之间的相位锁定值,为第i路脑电信号在t时刻的相位值,为第k路脑电信号在t时刻的相位值,T为脑电信号的采样值总数。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脑电信号的耳鸣识别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连通性特征值包括转移熵,所述识别装置(2)根据以下公式计算转移熵:
;
其中,为从第i路脑电信号到第k路脑电信号的转移熵,为第i路脑电信号在t时刻的采样值,为第k路脑电信号在t时刻的采样值,p为联合概率分布值,为第k路脑电信号在t+1时刻的采样值与第i路脑电信号在t时刻的采样值和第k路脑电信号在t时刻的采样值的交集的联合概率分布,为第k路脑电信号在t+1时刻的采样值与第k路脑电信号在t时刻的采样值的交集的联合概率分布;T是脑电信号采样值总数。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脑电信号的耳鸣识别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脑电信号采集装置(1)包括框架式头罩(3),所述框架式头罩(3)的左右两侧对应大脑两侧听觉区域的位置各设置有多个电极(4);所述电极(4)包括与所述框架式头罩(3)连接的连接结构(401)、用于采集脑电信号的电极头(402)以及连接在所述连接结构(401)和所述电极头(402)之间的弹性体(403)。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基于脑电信号的耳鸣识别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框架式头罩(3)为网格状头罩,包括多根相互交叉连接的横条(301)和纵条(302),横条(301)和纵条(302)的连接处设置有连接环(303),所述电极(4)的连接结构(401)与所述连接环(303)连接固定。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基于脑电信号的耳鸣识别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结构(401)包括与所述连接环(303)固定连接的套筒(404),以及插接在所述套筒(404)内的内筒(405);所述内筒(405)与所述套筒(404)可拆卸式连接;所述弹性体(403)与所述内筒(405)固定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基于脑电信号的耳鸣识别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内筒(405)与所述套筒(404)之间螺纹连接,或者所述内筒(405)与所述套筒(404)之间卡扣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季华实验室,未经季华实验室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810822.6/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基于图像分块打乱的人脸伪造检测方法
- 下一篇:三次元冲压自动化生产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