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井间激荡式气举诱喷装置及气举诱喷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110809562.0 | 申请日: | 2021-07-16 |
公开(公告)号: | CN113356805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4-14 |
发明(设计)人: | 袁勋;李立民;刘洋;郭秩瑛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海洋石油集团有限公司;中海石油(中国)有限公司天津分公司 |
主分类号: | E21B43/12 | 分类号: | E21B43/12;E21B43/18;E21B34/04;E21B43/01 |
代理公司: | 天津三元专利商标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2203 | 代理人: | 高凤荣 |
地址: | 100010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激荡 式气举诱喷 装置 气举诱喷 方法 | ||
一种井间激荡式气举诱喷装置及气举诱喷方法,其小周期高频次放喷‑关井,并逐渐形成高程混合液体,降低井筒中液体柱压降,增大生产压差,启动地层油气进入井筒中,恢复油井自喷;其采用步骤如下:一:关闭故障井生产翼阀和油嘴,打开故障井生产主阀和翼阀,将邻井的高压气进入故障井油管内;二:焖井;三:关闭邻井翼阀,打开故障井翼阀和油嘴,使故障井井筒气体和液体向上运移;四:关闭故障井油嘴,令上部气体停止运移,远端气体减缓向上运移速度;下部液体向上运移,并侵入到上部气体中,形成气液混合流态;五:重复上述过程,使气液混合流态液柱加大,并运移到地面;六:启动地层油气进入井筒诱喷,自喷复产。本发明作业成本低;适合同类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油气开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井间激荡式气举诱喷装置及气举诱喷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在海上油田自喷井生产过程中,利用自身地层的能量,将地层流体不断的举升到地面,实现自喷生产。但是,在自喷井生产过程中,可能会遇到由于地层产能不足或者测试作业关井后的井底积液,所引起自喷井停喷的问题。
现有的解决自喷井积液停喷问题的常用方法:一是利用邻井高压气源注入油管,降低油管密度,从而降低流程背压,以进行常规的放喷;但是,此方法由于要依据地层自身能量的高低、含水率的高低以及井筒积液程度来决定,所以,其成功率不高;二是通过连续油管作业进行诱喷,但是,此方法由于作业周期较长,因此,导致其作业成本较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井间激荡式气举诱喷装置及气举诱喷方法,以解决现场自喷井积液停喷的技术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井间激荡式气举诱喷装置及气举诱喷方法的具体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井间激荡式气举诱喷装置,包括:设置在井筒外面的压井管汇、与压井管汇连接的数路控制装置;其中,数路控制装置中的第一路:设有:安装在管道上数个临井服务油管控制阀,该管道呈十字状,且每个呈十字状的管道上分别有临井服务油管控制阀;且其中一端的临井服务油管控制阀通过管道还与故障井油压表相连;其中另一端的临井服务油管控制阀通过管道还与阶梯状管道连接;数路控制装置中的第二路:设有:安装在管道上数个故障井服务油管控制阀,该管道呈十字状,且每个呈十字状的管道上分别有故障井服务油管控制阀、故障井生产控制阀、故障井生产主阀;且故障井服务油管控制阀通过管道与故障井油压表相连;故障井生产控制阀通过管道分别与故障井油嘴及闭排罐相连,闭排罐与火炬头相连;其中另一端的故障井生产主阀通过管道还与阶梯状管道连接。
进一步,所述故障井服务油管控制阀为故障井服务油管翼阀。
进一步,所述故障井生产控制阀为故障井生产翼阀。
进一步,所述故障井生产主阀为直通阀。
进一步,所述闭排罐的外形为长方形,且在长方形两端安装有向外凸出的弧形盖。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井间激荡式气举诱喷方法,设置有如上面所述的井间激荡式气举诱喷装置,其利用井筒中气液间较大的惯性差别,小周期高频次放喷-关井而产生气液混合流体,并逐渐形成较大高程混合液体,从而,逐步降低井筒中液体柱压降,增大生产了压差到一定程度,进而成功启动地层油气进入井筒,恢复油井自喷;
其采用操作步骤如下:
第一步:关闭故障井生产翼阀和故障井油嘴,打开故障井生产主阀和服务油管翼阀,然后,再打开邻井的服务油管翼阀,将邻井的高压气通过压井管汇进入故障井油管内;
第二步:焖井,以增大高压气体压缩量,并储备动力能源;
第三步:关闭邻井的服务油管翼阀,打开故障井生产翼阀和故障井油嘴,增大生产压差,以大排量的瞬时量放喷,使故障井井筒气体和液体,以高流速向上运移,记录故障井油压表的变化情况;
第四步:关闭故障井油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海洋石油集团有限公司;中海石油(中国)有限公司天津分公司,未经中国海洋石油集团有限公司;中海石油(中国)有限公司天津分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809562.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