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终端非激活状态通信感知方法和设备有效
| 申请号: | 202110809178.0 | 申请日: | 2021-07-16 |
| 公开(公告)号: | CN113727436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7-11 |
| 发明(设计)人: | 焦慧颖;王志勤;杜滢;魏贵明;徐菲;沈霞;闫志宇;刘晓峰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 |
| 主分类号: | H04W68/00 | 分类号: | H04W68/00;H04W72/23;H04W72/0446;H04W72/0453;H04W74/08;H04W76/27 |
| 代理公司: | 北京国昊天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315 | 代理人: | 南霆 |
| 地址: | 100191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终端 激活 状态 通信 感知 方法 设备 | ||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终端非激活状态通信感知方法,下行信息中包含指示信息,所述指示信息用于配置上行参考信号;所述上行参考信号为专用于感知的随机接入信号。本申请还包含实现所述方法的设备和系统。本申请解决空闲态的终端设备如何实现通信感知的问题。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移动通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终端非激活状态通信感知方法和设备。
背景技术
NR系统中除了RRC连接态和RRC空闲态以外,还引入了RRC非激活状态。RRC非激活状态,终端(UE)保留了最后一个服务小区里工作的上下文,并且允许终端在一定的范围内移动而不需要通知网络它在哪个小区。网络侧保留了NG接口连接,并且和终端一起保留了NAS信令连接。使得终端在需要发送或者接收数据的时候,只要采用RRC连接恢复过程来恢复信令承载(SRB)和数据承载(DRB),然后就可以开始直接发送或者接收数据,所以NR系统的控制面时延就变成了RRC连接恢复过程的时延。在RRC非激活状态下,除了系统消息中广播的不连续接收(DRX)周期之外,终端还可以获得比这个公共的DRX周期更短的DRX周期,目的是为了让不同的终端在响应寻呼上有不同的行为,比如给对时延要求比较短的UE配置更短的DRX周期,从而使得终端在RRC非激活态下,更快的相应网络的寻呼。
在Rel-16中,如果不处于RRC连接态的终端要执行与RAT相关的感知定位,那么它必须首先进入RRC连接模式。这可能会限制可同时感知定位的终端的数量,并增加延迟和功耗。因此,支持RRC非激活状态下终端与无线接入结束(RAT)相关的感知定位和通信感知是必要的。
发明内容
本申请提出一种终端非激活状态通信感知方法和设备,解决现有技术的空闲态或非激活状态下终端如何进行感知定位和感知通信的问题。
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终端非激活状态通信感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下行信息中包含指示信息,所述指示信息用于配置上行参考信号;
所述上行参考信号为专用于感知的随机接入信号。
进一步地,所述指示信息,用于指示以下至少一种参数:上行随机接入格式、随机接入序列的逻辑号、随机接入序列的循环移位步长、专用时频域资源。
可选择地,所述下行信息是对随机接入请求的响应;所述随机接入请求,包含专用于感知信号的标识。
可选择地,所述下行信息是寻呼消息。进一步优选地,下行控制信令包含寻呼消息的调度信息,指示寻呼消息所在的时频域资源位置;所述下行控制信令中,包含专用于感知信号的标识。
在本申请任意一个终端非激活状态通信感知方法的实施例中,优选地,所述上行参考信号的格式为PRACH Format 1,用于室外通信时,或者所述上行参考信号的格式为PRACH Format 2,用于室内通信时,或者所述上行参考信号的格式为PRACH Format 3,用于移动速度超过设定阈值时。
在本申请任意一个终端非激活状态通信感知方法的实施例中,优选地,所述上行参考信号的专用时频资源覆盖多个服务小区。
在本申请任意一个终端非激活状态通信感知方法的实施例中,优选地,所述上行参考信号的生成序列的数量是普通随机接入信号序列数量的倍数。
进一步地,本申请第一方面的方法用于终端设备,包含以下步骤:
接收所述下行信息;
根据所述指示信息,确定所述上行参考信号的配置;
按照所述配置发送随机接入信号。
优选地,还包含以下步骤:所述终端设备发起随机接入请求,所述随机接入请求包含专用于感知信号的标识。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未经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809178.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