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车联网威胁建模方法、系统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有效
申请号: | 202110808983.1 | 申请日: | 2021-07-16 |
公开(公告)号: | CN113612631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7-11 |
发明(设计)人: | 万振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开源互联网安全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L41/044 | 分类号: | H04L41/044;H04L41/14;H04L41/22;H04L41/28;H04L9/40 |
代理公司: | 北京维正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11508 | 代理人: | 吴珊 |
地址: | 518000 广东省深圳市龙华区龙华***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联网 威胁 建模 方法 系统 计算机 可读 存储 介质 | ||
本申请涉及车联网威胁分析技术领域,旨在提供车联网威胁建模方法、系统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方法包括建立图形模型;接收安全分析需求信息,基于安全分析需求信息,在图形模型上设定安全组件,安全组件用于选定威胁检测范围;按照安全组件解析图形模型得到解析结果,将解析结果与预设的威胁知识库对比,进行威胁建模分析以获得分析结果;根据分析结果确定车联网威胁的类型。解决了车联网威胁分析的准确性差的问题,本申请具有提高车联网威胁分析结果准确性的优点。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车联网威胁分析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车联网威胁建模方法、系统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车联网的概念源于物联网,即车辆物联网,是以行驶中的车辆为信息感知对象,借助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将车内网、车际网和车载移动互联网进行融合,实现车与车、人、路、服务平台之间的网络连接,以提升车辆整体的智能驾驶水平,为用户提供安全、舒适、智能、高效的驾驶感受与交通服务。同时,车联网是实现自动驾驶乃至无人驾驶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未来智能交通系统的核心组成部分。随着车联网技术的发展,车联网信息安全体系的建立成为决定未来车联网技术发展的关键因素。
车联网信息安全主要的风险包括网络架构容易遭到信息安全的挑战、无线通信面临更为复杂的安全通信环境、云平台的安全管理中存在更多的潜在攻击接口,以及当前的汽车具备大量外部信息接口:车载诊断系统接口(OBD)、充电控制接口、无线钥匙接口、导航接口、车辆无线通信接口(蓝牙、WiFi、DSRC、2.5G/3G/4G)等,大大增加了被入侵的风险。
目前,由于缺少车联网威胁分析方面的相关数据和方法,申请人认为现有的车联网威胁分析尚处于发展阶段,车联网威胁分析的结果准确性有待提高。
发明内容
为了准确进行车联网威胁分析,本申请提供了车联网威胁建模方法、系统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第一方面,本申请提供车联网威胁建模方法,具有准确进行车联网威胁分析的特点,通过采用如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车联网威胁建模方法,包括,
建立图形模型;
接收安全分析需求信息,基于所述安全分析需求信息,在所述图形模型上设定安全组件,所述安全组件用于选定威胁检测范围;
按照所述安全组件解析所述图形模型得到解析结果,将解析结果与预设的威胁知识库对比,进行威胁建模分析以获得分析结果;
根据分析结果确定车联网威胁的类型。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创建图形模型动态模拟车辆的工作过程,精准模拟获取车辆相关联数据,为后续威胁分析奠定基础;在图形模型上设定安全组件,选定车联网威胁检测的范围,使得车联网威胁分析更具针对性和目的性,分析结果更精准,同时,也预设威胁分析工作量、减少了威胁分析工作量,提高了威胁检测的效率;设定安全组件后解析图形模型,再检索威胁知识库进行威胁建模和分析,更全面地进行车联网威胁分析,再基于威胁分析结果确定车联网威胁的类型,使得车联网威胁分析的结果更准确。
本申请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建立图形模型的步骤包括:采用表征预设车联网威胁位置的分层节点和表征数据交互的数据流的分层建模体系建立图形模型。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基于分层节点和数据流的分层建模体系创建图形模型,动态模拟车辆的工作过程,以分层构建整个车辆,既能精准模拟车辆的工作过程,又简化了图形建模步骤,为后续威胁分析奠定基础。
本申请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按照所述安全组件解析所述图形模型包括以下步骤;
按照所述安全组件,确定待解析的分层节点和数据流;
根据待解析的所述分层节点和所述数据流,分别获取与所述分层节点和所述数据流相对应的数据项内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开源互联网安全技术有限公司,未经深圳开源互联网安全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808983.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