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于拉曼光谱的锂离子电池热失控动态预警系统及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110808216.0 | 申请日: | 2021-07-16 |
公开(公告)号: | CN113552110A | 公开(公告)日: | 2021-10-26 |
发明(设计)人: | 陈达;张伟;郝朝龙;张青松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民航大学 |
主分类号: | G01N21/65 | 分类号: | G01N21/65;G01N21/01;H01M10/42;G08B21/18 |
代理公司: | 北京慕达星云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11465 | 代理人: | 符继超 |
地址: | 300300 天***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基于 光谱 锂离子电池 失控 动态 预警系统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拉曼光谱的锂离子电池热失控动态预警系统及方法,系统包括:激光器、拉曼探头、空芯光纤波导、单色仪、分光光路、光电检测器件和嵌入式计算机;空芯光纤波导采集锂离子电池周围的气体;拉曼探头具有输入光纤和接收光纤;激光器发出的激发光通过输入光纤传输至空芯光纤波导中,生成拉曼光谱散射光;拉曼光谱散射光经接收光纤收集后,依次经单色仪和分光光路后传输至光电检测器件,生成光谱数据;嵌入式计算机对光谱数据进行数据分析,在气体浓度和气体浓度的变化率超出阈值时,发出锂离子电池热失控警报。本发明综合特征气体种类及其浓度变化速率信息,开发分阶段的锂离子电池热失控预警模型,实现热失控早期的动态预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锂离子电池技术领域,更具体的说是涉及一种基于拉曼光谱的锂离子电池热失控动态预警系统及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主流的锂离子电池热失控检测都是基于电池能源管理系统(BMS),多用于电动汽车领域,依靠内置的电压传感器和温度传感器作为测量手段,通过实时检测各电池的端电压和表面温度异常进行热失控警报。基于BMS的热失控监测方案只能应用于锂离子电池使用阶段,且只能检测电池组的表面信息,难以及时判断电池芯内部热失控的发生、发展状态。此外,BMS系统需要大量传感器,导致硬件成本较高,同时大量的监测数据也造成了计算负荷,影响BMS整体性能和预警速度。
大量的研究表明,锂离子电池热失控是一个发生、发展的渐变过程,在热失控早期,一氧化碳、二氧化碳、氢气、甲烷、乙烯等特征气体向外溢出,可以通过检测锂离子电池周边环境中气体的方式来进行热失控过程监测。由于气体具备良好的扩散性,很快就充满电池组内部空间,可在电池组的任何位置准确评估锂离子电池热失控的发生发展阶段。因此,特征气体检测技术可用于监控锂离子电池的生产、运输、应用、回收等全环节热失控的动态预警。常用的气体检测分析方法,例如气相色谱法、质谱法、电化学式气体传感器、半导体气敏传感器、红外吸收光谱法等等,分别在准确度、稳定性、实时性、仪器设备尺寸、气体种类和气体浓度分辨能力等方面各自存在不足,难以满足锂离子热失控的动态预警需求。气体拉曼光谱检测技术作为一种非接触检测手段,具备简单、快速、高灵敏、高通量等显著优点,可对多种气体组分(包括N2、O2、H2等非极性双原子气体)进行在线实时检测,因此,如何提供一种基于拉曼光谱的锂离子电池热失控动态预警系统及方法是本领域技术人员亟需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拉曼光谱的锂离子电池热失控动态预警系统及方法,综合特征气体种类及其浓度变化速率信息,开发分阶段的锂离子电池热失控预警模型,实现热失控早期的动态预警。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基于拉曼光谱的锂离子电池热失控动态预警系统,包括:依次连接的激光器、拉曼探头、空芯光纤波导、单色仪、分光光路、光电检测器件和嵌入式计算机;
所述空芯光纤波导作为气体池,并实时采集锂离子电池周围环境中的气体;
所述拉曼探头与所述空芯光纤波导耦合连接;所述拉曼探头具有输入光纤和接收光纤;所述激光器发出的激发光通过所述输入光纤传输至所述空芯光纤波导中,生成拉曼光谱散射光;拉曼光谱散射光经所述接收光纤收集后,依次经所述单色仪和所述分光光路后传输至所述光电检测器件,生成光谱数据,并传输至所述嵌入式计算机;
所述嵌入式计算机对所述光谱数据进行数据分析,并动态计算被监测气体种类的浓度变化和浓度变化率,在气体浓度和气体浓度的变化率超出阈值时,发出锂离子电池热失控警报。
优选的,在上述一种基于拉曼光谱的锂离子电池热失控动态预警系统中,所述空芯光纤波导的两端分别连接有进气道和出气口;锂离子电池周围环境中的气体经所述进气道进入所述空芯光纤波导,再经所述出气口排出所述空芯光纤波导。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民航大学,未经中国民航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808216.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