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细砂尾矿无土复垦的方法在审
| 申请号: | 202110807528.X | 申请日: | 2021-07-16 |
| 公开(公告)号: | CN113519231A | 公开(公告)日: | 2021-10-22 |
| 发明(设计)人: | 高世贤;夏令;朱江;宋少先;帅金山;鲁子敬;刘恒柏;马彬;冯运春;胡勇 | 申请(专利权)人: | 湖北三鑫金铜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A01B79/02 | 分类号: | A01B79/02;B09C1/10;B09C1/08;C05G3/80;C05G3/40 |
| 代理公司: | 北京文苑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11516 | 代理人: | 胡颉 |
| 地址: | 435000 湖北***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细砂 尾矿 无土 复垦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一种细砂尾矿无土复垦的方法,具体是涉及一种针对尾矿库堆积坝边坡和库内滩面的无土复垦方法。首先对细砂尾矿进行基质改良,使得细砂尾矿能够满足植物种植及生长的基本条件,然后选取多种植物对尾矿进行持续生态修复。所选用植物按矿区气候及尾矿条件进行草、花、树配置,其中配以一年生和多年生组合,使得尾矿库能常年获得景观效果,并能维持生态修复效果。本发明的细砂尾矿无土复垦方法既拓宽了尾矿的综合利用途径,又解决了客土修复的资源消耗问题,大大降低复垦的成本。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尾矿生态修复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细砂尾矿无土复垦的方法。
背景技术
尾矿是我国目前产出量最大、堆存量最多的固体废弃物。细砂尾矿由于具备粒度细、营养贫瘠、含有重金属毒性等特点,矿山开采后产生的大量尾矿排放与堆存,将对周边环境生态构成严重威胁,诸如风蚀、沙化严重,产生矿尘暴;水土流失造成泥石流;毒性浸出污染地下水以及周边环境等。因此,对细砂尾矿堆排场地进行生态恢复,控制其可能带来的环境污染问题已经成为目前研究的热点之一。尾矿库复垦的常规方法是通过客土覆盖尾矿表层,然后进行植被栽种与培养。客土复垦一般需异地取土,对取土区域生态环境有一定损坏,经济投入较大,且难以保证树木长期生长的土层厚度。对于尾矿废弃地的生态修复过程以无土复垦技术最为经济环保,因此亟需一种工程可用的细砂尾矿基质改良、进而恢复植被生长的技术,为细砂尾矿库区的生态环境恢复提供技术指导。
矿区常常地处山区,农作物资源丰富,传统用于家用燃料及家畜饲料的玉米谷类秸秆,因技术进步而被废弃堆砌就地焚烧,既造成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松树在我国属于广泛种植的一种木材,成材快,四季常绿。松木含有极为丰富的油脂,是一种极好的有机肥料,松木制品加工过程中产生大量木屑可以用于堆肥,进行土壤基质改良。而目前植被生态恢复时,由于植物本身的特性,每种植物均有其适应的气候及土壤环境,导致尾矿库无法全年覆绿,或是生态修复效果不能长期维持。若能有效利用尾矿库基质改良条件,结合植物本身的特性进行合理搭配,使矿区生态环境修复的同时获得景观效果和经济效益,在工程应用时更易被接受,但此方面目前少有报道。因此,结合尾矿库区现状条件,研究一种细砂尾矿无土复垦工艺具有重要意义。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细砂尾矿无土复垦的方法,解决尾矿难以处理的问题。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细砂尾矿无土复垦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基质改善:取容重改良剂与肥力改良剂混合,得到基质改良剂,将改良剂播撒至尾矿库区,深翻或旋耕细砂尾矿使得改良剂与细砂尾矿表层充分混合,同时起垄开沟;
植物播种:选取绿肥植物、耐贫瘠植物、耐酸碱植物、景观植物和重金属固定化植物种子按比例混合,混合后的种子在清水中浸泡催芽,将浸泡后的种子均匀播撒在细砂尾矿表层并耙平;
后期养护:播种后的尾矿区域覆盖可降解纤维物,定期浇水进行养护。
优选的是,所述细砂尾矿为尾矿库经平整的干堆细砂尾矿滩面或尾矿堆积坝边坡。
优选的是,所述深翻或旋耕的细砂尾矿表层的厚度为10-30cm,基质改良剂的质量占比为3%-10%;所述横纵起垄开沟的间隔为1-3m。
优选的是,所述基质改良剂中容重改良剂为松土精、秸秆及松木屑混合物;肥力改良剂为菌肥、氮磷钾复合肥及泥炭混合物。
优选的是,所述容重改良剂的制作,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称取秸秆与松木屑,秸秆与松木屑的质量比为1:0.8-1.2;
步骤二:将秸秆粉碎,取枯草芽孢杆菌1:100溶于水均匀喷洒在秸秆及松木屑颗粒表面,芽孢杆菌溶液喷洒量与秸秆和松木屑的质量比为1:5000-10000;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湖北三鑫金铜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湖北三鑫金铜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807528.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