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木屑筛分装置及其方法在审
| 申请号: | 202110806818.2 | 申请日: | 2021-07-16 |
| 公开(公告)号: | CN113681668A | 公开(公告)日: | 2021-11-23 |
| 发明(设计)人: | 陈云超;单琪琪;王贝贝;吴旭旭;谢华伟;赵威强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省汇金木业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B27L11/06 | 分类号: | B27L11/06;B30B11/22;B02C4/08;B02C23/10;B07B1/28 |
| 代理公司: | 北京中政联科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489 | 代理人: | 李延峰 |
| 地址: | 234000 安***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木屑 筛分 装置 及其 方法 | ||
一种木屑筛分装置,包括回收处理装置主体、挤压机构、粉碎机构、筛分机构及分类回收机构,所述挤压机构包括挤压辊及加料口,所述粉碎机构包括粉碎辊、隔板及出料口,所述筛分机构包括筛板、振动电机及筛网,所述分类回收机构包括回收托盘一及回收托盘二,所述加料口开设于回收处理装置主体顶部,所述隔板将回收处理装置主体内部分隔成挤压腔及粉碎处理腔;本发明通过度对木料木屑进行挤压粉碎处理,可有效将各种大小不一的木料加工成更易于回收的木屑,加工好的木屑会通过筛分机构进行筛分,通过筛网将不同大小的木屑进行分开收集,可将不符要求的木料木屑通过一侧排料口排出收集,便于进行二次加工。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木材加工设备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木屑筛分装置及其方法。
背景技术
在土木工程建筑工地中,会用到很多的木材木料,有一部分木材木料是一次性使用的,建筑工人通常将一些废弃的木料堆放在工地的某一个角落,以便于后期清理场地。在一些建筑场地比较小的施工工地,堆放大量的废弃木料会占用场地,影响到施工;精细的木屑具有极高的回收价值,如果对方置之不理则造成资源浪费;并且干燥的木屑堆积在一起易燃,如遇明火,很容易发生火灾,带来安全隐患。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木屑筛分装置及其方法,以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出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木屑筛分装置,包括回收处理装置主体、挤压机构、粉碎机构、筛分机构及分类回收机构,所述挤压机构包括挤压辊及加料口,所述粉碎机构包括粉碎辊、隔板及出料口,所述筛分机构包括筛板、振动电机及筛网,所述分类回收机构包括回收托盘一及回收托盘二,所述加料口开设于回收处理装置主体顶部,所述隔板将回收处理装置主体内部分隔成挤压腔及粉碎处理腔;
可选的,所述挤压辊设于挤压腔中,所述挤压辊设于加料口下方,所述隔板连接于回收处理装置主体内壁,所述出料口设于隔板上,所述出料口设于挤压辊正下方,所述粉碎辊设于粉碎处理腔中,所述粉碎辊设于出料口下方,所述筛板设于粉碎辊下方,所述筛网开设于筛板表面,所述振动电机连接于筛板底部,所述回收托盘一设于筛板下方,所述回收托盘一连接于回收处理装置主体底部,所述筛板一侧回收处理装置主体侧壁开设有排料口,所述回收托盘二设于排料口外侧侧壁下方;
可选的,所述挤压辊对称设于加料口正下方,所述粉碎辊设于出料口正下方,所述筛板两端连接有连接板,所述连接板连接有缓冲杆,所述缓冲杆连接有缓冲弹簧,所述连接板通过缓冲杆连接有支撑板,所述支撑板固定连接于回收处理装置主体内壁,所述排料口内侧连接有导料板,所述导料板设于筛板下方,所述筛板呈倾斜设置;
上述装置一种木屑筛分装置使用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A、收集木屑并将木屑通过通过加料口添加到回收处理装置主体内部;
B、开启挤压辊,通过两个挤压辊对木屑中的块状物挤压压扁,以便于进一步的打碎处理:C、挤压后的木屑通过掉落到出料口处,并被下方的粉碎辊进行粉碎;
D、粉碎后的木屑落到筛板上,在振动电机的驱动下,筛板通过安装的筛网对落下的木屑粉末记性筛分;
E、复合大小的细小木屑透过筛网落入回收托盘一中,堆积一定量后便可取出回收,不符合尺寸的木屑则随着筛板倾斜面通过排料口落入到回收托盘二中,可进行在加工。
有益效果:本发明通过度对木料木屑进行挤压粉碎处理,可有效将各种大小不一的木料加工成更易于回收的木屑,加工好的木屑会通过筛分机构进行筛分,通过筛网将不同大小的木屑进行分开收集,可将不符要求的木料木屑通过一侧排料口排出收集,便于进行二次加工。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图A结构放大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省汇金木业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安徽省汇金木业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806818.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