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履带式坦克用内燃机油及其制备方法在审
| 申请号: | 202110806796.X | 申请日: | 2021-07-16 |
| 公开(公告)号: | CN113444563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9-28 |
| 发明(设计)人: | 林高通 | 申请(专利权)人: | 福建省黑狮润滑油研究中心 |
| 主分类号: | C10M169/04 | 分类号: | C10M169/04;C10N40/25;C10N30/02;C10N30/04;C10N30/06;C10N30/10 |
| 代理公司: | 北京睿智保诚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732 | 代理人: | 王灿 |
| 地址: | 350018 福建省福***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履带式 坦克 内燃 机油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履带式坦克用内燃机油及其制备方法,属于车用发动机润滑油技术领域。本发明的内燃机油由包含如下重量份数的原料制备得到:80.0~92.0份基础油、0.8~1.2份金属清净剂、2.3~5.5份无灰分散剂、0.7~2.1份烷基二硫代磷酸锌、0.1~0.54份纳米级多效摩擦剂、0.05~0.3份烷基二苯胺、2.3~5.8份粘度指数改进剂、0.3~0.8份降凝剂。本发明得到的内燃机油是一种以纳米材料为基础制备的新型润滑材料,更是一种抗磨擦性能突出、燃料经济性好、换油期长、超低尾气排放,并能有效降低发动机摩擦损失的内燃机油。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车用发动机润滑油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履带式坦克用内燃机油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现阶段,坦克发动机主要朝着高功率方向发展,需要在借助高温润滑技术的条件下,为高功率发动机发展奠定基础。对于坦克发动机而言,在系统实际运行过程中,活塞、气缸套以及气门等构件将受到高温和摩擦的影响,势必会对构件性能造成损坏。要想促使发动机高效运作,则应尽可能缩小气缸套和活塞环之间孔隙,减少摩擦阻力对发动机运行效率的影响。这种情况下,要求系统内部有较好的润滑条件,以免出现构件咬死等故障问题,进而对发动机作业造成阻碍。在活塞构件运作时,位于上止点处的气缸套内壁以及活塞环的温度明显提高,需要对上述构件采用高温润滑技术,保证润滑材料的选择与应用满足高温环境要求。对于水冷发动机来讲,活塞构件工作时,上止点温度将低于240℃,但在空冷发动机中,这一位置温度升高较多,并且与发动机输出功率间成正比关系。在使用高温润滑剂时,需要充分考虑高温环境下的氧化情况及热稳定情况等,以便保证高温润滑技术的有效运用。
传统的润滑油主要是普通石油基,能在200℃左右达到较好的氧化特性及热稳定性,这类润滑剂已经不能满足现代坦克发动机系统运行需求,因此,现阶段润滑油研究重点转变为合成润滑油。运用在发动机系统中的高温润滑油需要具有以下特点:一、不容易形成沉淀杂质;二、能在高温环境下保持氧化稳定性以及热稳定性;三、润滑油挥发度要低;四、要具备较好的粘度特性;五、对发动机构件不产生腐蚀作用。
坦克作为重要的军事车辆之一,在进行其发动机设计时应注重抗沉积性能和氧化稳定性的提高,合成型润滑油也将更多的被用于发动机油的润滑保护。与矿物油相比,合成油具有优异的低温流动性,突出的抗高温氧化性和更强的抗磨损能力。合成润滑油粘度变化受温度影响很小,既能在低温条件下流动,也能在高温环境中保持适当的粘度,减少发动机磨损,延长发动机使用寿命。另外,合成型润滑油油提炼纯度高,在发动机持续高温运作下,不易被氧化分解生成油泥与积碳,换油期更长。
纳米科技的进步也给润滑油添加剂的发展带来了新的研究领域。纳米材料具有界面与表面效应、量子尺寸效应、小尺寸效应和宏观量子隧道效应,在摩擦表面以纳米颗粒或纳米膜的形式存在,具有良好的润滑性能和减磨性能。以纳米材料为基础制备的新型润滑材料应用于摩擦理论中,是纳米科学的一个重要研究领域之一,并将以不同于传统添加剂的作用方式起到抗磨减摩作用。传统的润滑油难以满足长时间、高温、高负荷等苛刻条件下的润滑,特别是无法实现摩擦副表面的原位动态自修复,为此急需发展新型高效能的减摩自修复延寿材料和技术。纳米材料由于其自身具有的特殊性能,对降低材料的摩擦系数、提高材料的耐磨性能和实现材料的自修复性能具有显著的作用。因此将纳米材料用于机械零件表面的润滑,对改善摩擦磨损和进一步延长其使用寿命、提高机动性能等方面具有潜在的应用前景。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履带式坦克用内燃机油,满足坦克发动机需要散热性好、摩擦系数小以及连续作用等特点的要求,其抗磨减摩性能突出、燃料经济性好、换油期长。
为了实现上述发明目的,本发明提供以下技术方案: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履带式坦克用内燃机油,由包含如下重量份数的原料制备得到:
进一步的,所述基础油是由聚α-烯烃和双酯复配得到的,复配质量比为70~76:10~16。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福建省黑狮润滑油研究中心,未经福建省黑狮润滑油研究中心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806796.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