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秸秆还田方法有效
| 申请号: | 202110806111.1 | 申请日: | 2021-07-16 |
| 公开(公告)号: | CN113424674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8-12 |
| 发明(设计)人: | 肖平;房华玉;周云起;倪文浩;马伟;孙永久;翟荣杰;徐亮;李大瑞;刘凡;陈黎卿;都伟;司马勇;黎明光;贡军;孙加龙;李善洋;吴阳;余世瀚;张子健;王师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工程大学 |
| 主分类号: | A01B49/04 | 分类号: | A01B49/04;A01B49/06;A01D82/00;A01D34/835;A01B43/00 |
| 代理公司: | 芜湖安汇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4107 | 代理人: | 孟迪 |
| 地址: | 241000 安***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秸秆 还田 方法 | ||
一种秸秆还田方法,属于秸秆还田技术领域,该秸秆还田方法,包括秸秆收集和灭茬除草,将切割后的秸秆收集的同时,对土壤中的根茎和草灭茬后收集;土茎分离,对收集的秸秆和草与携带的土分离,使筛选后的土回田;秸秆破碎,将分离后的秸秆和草切割破碎;混料搅拌,将需要添加的水分、肥料和破碎的秸秆均匀混合;出料喷洒,将混合后的物料均匀喷洒到田地中,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所使用的秸秆还田方法提高了秸秆的腐熟率,不影响正常的播种时间,实现了秸秆还田、灭茬、水肥补充于一体,提高了工作效率,节省了成本。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秸秆还田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秸秆还田方法。
背景技术
中国作为农业大国,每到秋收时节都会有大量农作物的秸秆随之产生。中国农民自古以来就使用秸秆作为燃料的习惯,然而随着经济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农民开始使用液化气作为燃料。
大量的秸秆失去了作用,对于这些废弃秸秆往往有以下几种处理方式:第一种是就地燃烧,将地里的秸秆付之一炬,利用其产生的草木灰肥田。这种方式会对环境产生极大的危害,其排放的浓烟会加剧雾霾的产生。第二种是将这些秸秆收集起来进行二次加工利用,通常是将其加工成食用菌基料、建筑原材料、生产工业原料等。这种方式往往适用于农场等一些大规模种植基地,对于农村的小微农户种植不适合。第三是利用机械设备将进行秸秆破碎,这些设备大部分只能破碎秸秆,功能单一且工作效率低。秸秆破碎后直接抛洒到田地里进行秸秆还田,这种方式使秸秆分解的效率低,影响播种的时间。
为了解决现有的秸秆还田的方法分解效率低和秸秆还田设备功能不足等问题,同时考虑到农村一家一户家庭农业的实际情况以及经济效益,需要设计一种新的秸秆还田方法。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秸秆还田方法,将秸秆和带土的根茬收集后进行土茎分离,分离后的泥土回落到农田里,分离后的秸秆继续进行破碎后与肥料和水混合,将混合料均匀抛洒到农田里后可深埋进土壤里,可提高秸秆的腐熟率,不影响正常的播种时间,所使用的设备可实现了秸秆还田、灭茬、水肥补充于一体的功能,提高了工作效率,节省了成本。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所述秸秆还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秸秆收集和灭茬除草,秸秆收集装置将切割后的秸秆收集的同时,对土壤中的根茎和草灭茬后收集;
2)土茎分离,土茎分离装置对收集的秸秆和草与携带的土分离,使筛选后的土回田;
3)秸秆破碎,秸秆破碎装置将分离后的秸秆和草切割破碎;
4)混料搅拌,混料装置将需要添加的水分、肥料和破碎的秸秆均匀混合;
5)出料喷洒,出料喷洒装置将混合后的物料均匀喷洒到田地中;
其中,所述秸秆收集装置通过一级输送装置与所述土茎分离装置的入口相连,所述土茎分离装置的秸秆出口通过二级输送装置与所述秸秆破碎装置相连,所述秸秆破碎装置的出口与添加水和肥料的混料装置相连,所述混料装置与所述出料喷洒装置相连。
所述方法还包括在步骤5)后运用覆土装置进行翻土平整,即覆土装置在田地中划过成排的沟槽,使土壤松散,覆盖喷洒的混合料,然后再重新平整土壤。
所述秸秆收集装置、土茎分离装置、秸秆破碎装置、混料装置、出料喷洒装置和覆土装置均设置在行走车架上,所述行走车架的两端分别连接所述秸秆收集装置和覆土装置,所述秸秆破碎装置、混料装置和出料喷洒装置由上而下垂直布置,所述秸秆破碎装置和混料装置设置在所述行走车架的上端,所述出料喷洒装置转动连接在所述行走车架的下端。
所述覆土装置包括压板架,所述压板架的底部连接有覆土刀,所述压板架的中部转动连接有覆平板,所述压板架的上端通过连接架Ⅱ与所述行走车架定位相连。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工程大学,未经安徽工程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806111.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