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疝囊还纳及封堵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2110804900.1 | 申请日: | 2021-07-16 |
公开(公告)号: | CN113633324A | 公开(公告)日: | 2021-11-12 |
发明(设计)人: | 张代场;林建源;王清铃;肖德贤;郭登方;林枫 | 申请(专利权)人: | 宁德市闽东医院 |
主分类号: | A61B17/00 | 分类号: | A61B17/00 |
代理公司: | 北京盛凡智荣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616 | 代理人: | 李丽君 |
地址: | 355000 福***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疝囊还纳 封堵 装置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疝囊还纳及封堵装置:包括封堵伞以及与封堵伞下端螺纹旋转连接的导杆,所述封堵伞包括弹性伞盖以及与弹性伞盖内部顶端连接的管状伞柄,所述弹性伞盖内部设有弹性金属网,所述弹性金属网张开呈现伞状,所述管状伞柄内部顶端固定设有弹簧,所述弹簧下端固定设有固定装置,所述弹簧可将固定装置推送出管状伞柄外部,所述管状伞柄内部下端设有螺纹,所述螺纹与导杆上端旋转配合,所述固定装置下端因弹簧张力作用顶住导杆上端。所述固定装置包括底台,所述底台上部均匀设有三个倒钩,所述倒钩与底台惯性转动连接,所述固定装置被推出管状伞柄后倒钩即向外惯性张开。所述弹性伞盖收拢状态下管状伞柄下端露出,所述倒钩设有尖端。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封堵装置技术领域,具体是指一种疝囊还纳及封堵装置。
背景技术
疝囊是包裹疝内容物的外膜,机体内的任何一个器官或组织离开了正常位置,向其他方向移位时就形成了疝。那么机体的组织都是紧密相连的,组织或器官在移动位置时会导致网膜,肠管,腹膜位置一起发生改变。这些组织都有可能形成疝囊的一部分。疝囊一旦形成有可能造成疝内容物嵌顿在疝囊颈部,导致疝内容物的缺血坏死,引起严重并发症。因此一定发现疝的形成应该尽早手术治疗。
疝囊是包裹疝内容物的外膜,机体内的任何一个器官或组织离开了正常位置,向其他方向移位时就形成了疝。那么机体的组织都是紧密相连的,组织或器官在移动位置时会导致网膜,肠管,腹膜位置一起发生改变。这些组织都有可能形成疝囊的一部分。
疝囊一旦形成有可能造成疝内容物嵌顿在疝囊颈部,导致疝内容物的缺血坏死,引起严重并发症。在疝囊的手术过程中医生会将疝囊里的内容物,比如网膜或肠管等还纳到腹腔中。因为疝囊大小因人而异,当前缺少一种适用不同大小疝囊还纳的辅助装置。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上述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疝囊还纳及封堵装置。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为一种疝囊还纳及封堵装置:包括封堵伞以及与封堵伞下端螺纹旋转连接的导杆,所述封堵伞包括弹性伞盖以及与弹性伞盖内部顶端连接的管状伞柄,所述弹性伞盖内部设有弹性金属网,所述弹性金属网张开呈现伞状,所述管状伞柄内部顶端固定设有弹簧,所述弹簧下端固定设有固定装置,所述弹簧可将固定装置推送出管状伞柄外部,所述管状伞柄内部下端设有螺纹,所述螺纹与导杆上端旋转配合,所述固定装置下端因弹簧张力作用顶住导杆上端。
作为改进,所述固定装置包括底台,所述底台上部均匀设有三个倒钩,所述倒钩与底台惯性转动连接,所述固定装置被推出管状伞柄后倒钩即向外惯性张开。
作为改进,所述弹性伞盖收拢状态下管状伞柄下端露出。
作为改进,所述倒钩设有尖端。
作为改进,所述导杆的长度超过三倍管状伞柄长度。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的优点在于:当需要使用时,将封堵伞与导杆连接好,然后用导杆将封堵伞缓慢推送,弹性伞盖因为自然张力而触及到整个疝囊内壁,疝囊容物被完全退回,等送入疝道的内口封堵伞自然张开,然后旋转松开导杆并退出,此时固定装置被弹簧推出管状伞柄,倒钩惯性张开,尖端扎进疝道内壁起到固定作用,疝道即被封堵伞牢固封堵。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一种疝囊还纳及封堵装置的正视图图。
图2是图1中A-A处的剖视图。
图3是本发明一种疝囊还纳及封堵装置的实施效果图。
图4是图3中B-B处的剖视图。
如图所示:1、封堵伞,2、导杆,3、弹性伞盖,4、管状伞柄,5、弹性金属网,6、弹簧,7、固定装置,8、螺纹,9、底台,10、倒钩,11、尖端。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宁德市闽东医院,未经宁德市闽东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804900.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