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于阵列超声信号幅值和相位特征加权的缺陷定性检测方法有效
| 申请号: | 202110803987.0 | 申请日: | 2021-07-16 |
| 公开(公告)号: | CN113552218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9-06 |
| 发明(设计)人: | 金士杰;林莉;刘晨飞;罗忠兵;马志远 | 申请(专利权)人: | 大连理工大学 |
| 主分类号: | G01N29/06 | 分类号: | G01N29/06;G01N29/24;G01N29/44 |
| 代理公司: | 大连理工大学专利中心 21200 | 代理人: | 梅洪玉 |
| 地址: | 116024 辽***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基于 阵列 超声 信号 相位 特征 加权 缺陷 定性 检测 方法 | ||
1.基于阵列超声信号幅值和相位特征加权的缺陷定性检测方法,采用由相控阵超声检测仪、相控阵超声探头和楔块构成的检测系统,采集包括直接、半跨和全跨模式在内的21种模式波的全矩阵数据;其特征在于,针对待检测区域的每个重建点,同时考虑阵列超声信号中各模式波的幅值和相位特征,分别对21种模式波实施延时叠加处理并筛选最强能量;提取相位信息进行加权成像,给出待测缺陷轮廓特征,从而实现弹性各向异性与各向同性材料中缺陷的定性辨识;所述方法采用下列步骤:
(a)相控阵超声检测参数选择
根据待测样品的材料、形状和尺寸信息,选择相控阵超声探头频率与阵元,以及匹配的楔块;
(b)全矩阵数据采集
连接步骤(a)中选择的相控阵超声探头、楔块和相控阵超声检测仪,采集包含n2个A扫描信号的全矩阵数据,n为相控阵超声探头的阵元数量;
其中,第i个阵元发射并由第j个阵元接收的信号定义为Sij(),其中,1≤i≤n;1≤j≤n;
(c)重建区域网格划分
将待测样品的重建区网格化,各网格节点均为图像重建点,任意图像重建点P的坐标定义为(a,b);
(d)模式波延时叠加处理
成像中利用直接模式、半跨模式和全跨模式共计21种具有不同传播路径的模式波;提取信号幅值特征,对于第k种模式波,在P点处的延时叠加成像幅值Ik(a,b)由式(1)给出,其中,1≤k≤21
式中,tij-k(a,b)表示第k种模式波下,第i个阵元激励信号传播至点P(a,b)后,被第j个阵元接收所用时间,可根据费马定理计算得到;
从21种模式波的延时叠加成像幅值Ik(a,b)中筛选最强能量,即为P点的重建幅值IA(a,b)
(e)基于相位特征的加权处理
对于步骤(b)中的全矩阵数据中的每个信号Sij(),利用欧拉公式进行Hilbert变换,可得相位信息
式中,H()为Hilbert变换,|h|为信号幅值,为信号相角;
利用提取的信号相角,构建第k种模式波在P点处的加权因子Ck(a,b),如式(4)所示
式中,var为标准差;
随后,结合加权因子,利用式(5)对步骤(d)中的重建幅值IA(a,b)进行加权,得到该点新的幅值I(a,b),从而实现噪声抑制;
(f)缺陷定性和定量检测
重复步骤(d)-(e)过程,对重建区域逐点进行延时叠加和加权处理,得到重建图像;根据图像中缺陷轮廓特征判定其为体积型缺陷还是面积型缺陷,实现定性检测;最后,根据轮廓呈现结果确定缺陷深度,以及面积型缺陷的尺寸和倾斜角度。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大连理工大学,未经大连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803987.0/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