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配置扰流板的船用舵有效
| 申请号: | 202110802832.5 | 申请日: | 2021-07-15 |
| 公开(公告)号: | CN113548172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5-27 |
| 发明(设计)人: | 侯立勋;胡安康;常欣;林一;王顺 | 申请(专利权)人: | 大连海事大学 |
| 主分类号: | B63H25/38 | 分类号: | B63H25/38;B63H25/22 |
| 代理公司: | 大连至诚专利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21242 | 代理人: | 张海燕;李永旭 |
| 地址: | 116000 辽宁省***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配置 扰流板 船用舵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配置扰流板的船用舵,包括舵叶、第一扰流板和第二扰流板;舵叶内设有液压驱动系统,液压驱动系统包括第一液压室、第二液压室和液压泵;第一扰流板设有第一驱动件,第一驱动件包括第一驱动板,第一驱动板设于第一液压室中,第一液压室两端设有驱动液压管,液压泵通过驱动液压管驱动第一驱动板在第一液压室中运动;第二液压室的两端分别通过平衡液压管与第一液压室的两端连通。本发明公开的一种配置扰流板的船用舵,在舵尾部的两个舵面上分别设置扰流板,并通过液压驱动系统转动扰流板,在操舵时,将两个扰流板打开,形成鱼尾舵的舵型,获得较高的舵效,直航或倒车时,将扰流板闭合,形成流线型舵的舵型,降低舵的阻力。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船用舵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配置扰流板的船用舵。
背景技术
船舶主要通过在艉部安装舵以实现航向稳定性和回转性,舵自身性能对船舶操纵性具有显著影响。人们为了提高舵效相继提出一系列特种舵型,其中鱼尾舵的舵效尤为突出。鱼尾舵的剖面形状如同一条平放着的鱼,外形较流线型舵多了一个鱼形尾封板。
鱼尾舵在操舵状态下,舵叶后部迎流面的水压力增大,明显的提升舵效,但是,鱼尾舵在直航或倒车状态下的水阻力也会明显增大,从而使直航或倒车性能显著下降。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配置扰流板的船用舵,以克服上述技术问题。
一种配置扰流板的船用舵,包括舵叶、第一扰流板和第二扰流板;所述舵叶包括第一舵面和第二舵面,所述第一扰流板铰接于所述第一舵面,所述第二扰流板铰接于所述第二舵面;
所述舵叶内设有液压驱动系统,所述液压驱动系统包括第一液压室、第二液压室和液压泵;
所述第一扰流板设有第一驱动件,所述第一驱动件包括第一驱动板,所述第一驱动板设于所述第一液压室中,所述第一液压室两端设有驱动液压管,所述液压泵通过所述驱动液压管驱动所述第一驱动板在所述第一液压室中运动;
所述第二扰流板设有第二驱动件,所述第二驱动件包括第二驱动板,所述第二驱动板设于所述第二液压室中,所述第二液压室的两端分别通过平衡液压管与所述第一液压室的两端连通。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扰流板的尾缘和第二扰流板的尾缘同时靠近或远离所述舵叶的尾缘。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舵面设有第一扰流板槽,所述第一扰流板前缘铰接于所述第一扰流板槽内,当所述第一扰流板的尾缘与所述舵叶的尾缘重合时,所述第一扰流板的侧面与所述第一舵面平滑连接;
所述第二舵面设有第二扰流板槽,所述第二扰流板前缘铰接于所述第二扰流板槽内,当所述第二扰流板的尾缘与所述舵叶的尾缘重合时,所述第二扰流板的侧面与所述第二舵面平滑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扰流板前缘设有第一旋转轴,所述第二扰流板前缘设有第二旋转轴,所述第一旋转轴和第二旋转轴两端均设有圆柱销,所述第一扰流板槽和第二扰流板槽内均设有销孔,所述圆柱销插入所述销孔中。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液压室具有弧形面,所述第一驱动板沿所述弧形面运动。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驱动件还包括旋转臂和支撑体,所述支撑体一端与所述第一驱动板连接,另一端穿过所述第一液压室的侧壁与所述第一扰流板连接,所述旋转臂一端与所述支撑体内侧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一旋转轴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驱动件上设有第一轮齿,所述第一轮齿设于所述第一驱动件的支撑体外侧,所述第二驱动件上设有第二轮齿,所述第一轮齿和第二轮齿啮合。
进一步地,所述舵叶上设有连通孔,所述支撑体穿过所述连通孔。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大连海事大学,未经大连海事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802832.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