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对置错流冲刷式振动膜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110802267.2 | 申请日: | 2021-07-15 |
公开(公告)号: | CN113491953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8-01 |
发明(设计)人: | 徐山田;沈红梅;柏金标;余冬宝;张星星 | 申请(专利权)人: | 杭州求是膜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1D63/16 | 分类号: | B01D63/16;B01D65/02;B01D65/08;C02F3/12 |
代理公司: | 杭州裕阳联合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33289 | 代理人: | 顾晨 |
地址: | 310000 浙江省杭州市余***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置错流 冲刷 振动 装置 | ||
本申请公开了对置错流冲刷式振动膜装置,包括第一膜堆、第二膜堆以及双向驱动机构,所述第一膜堆与第二膜堆分别设置于双向驱动机构的两侧,所述双向驱动机构用于驱动第一膜堆与第二膜堆以相反的方向进行水平往复运动。本发明具有如下有益效果:通过膜堆水平对置、反向往复运动的方式,在实现运动的膜组件与膜池内的水形成剪切力冲刷膜表面的同时,通过挤压膜堆间隙内的水形成强化水流冲刷膜组件内部,挤压强化后的水流可轻易将膜表面的污染物去除。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水处理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对置错流冲刷式振动膜装置。
背景技术
膜生物反应器(MBR)是一种将膜分离技术与生物处理技术有机结合的高效污水处理工艺。膜池中的高浓度污水与膜组件接触,在负压抽吸下,清水透过膜丝表面的微孔进入膜组件内腔,污泥被阻隔在膜丝或膜片表面,从而使泥水彻底分离。然而MBR膜在运行时,水中的微粒、胶体、溶质大分子或其他固体会不断附着、累积在膜表面和膜孔内,造成膜孔隙堵塞,引起膜污染,影响正常出水,因此需要在MBR膜运行时须同时采取延缓膜污染的措施,以延长膜的清洗周期和使用寿命。
采用整个膜装置一起摇摆、旋转等运动的方式减轻膜污染,其缺点为:膜堆的迎水面因需破流,受剪切力最大,后面“跟跑的”膜组件受力逐近弱化,导致不同位置的膜组件受力差距大,部分区域有死角,且为防止装置疲劳,其运动频率不宜过快,而运动频率则会限制冲刷力度,使膜组件抗污染能力无法达到理想的效果,造成膜系统使用寿命的大幅降低。
发明内容
本发明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了一种对置错流冲刷式振动膜装置。
本发明采取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对置错流冲刷式振动膜装置,包括第一膜堆、第二膜堆以及双向驱动机构,所述第一膜堆与第二膜堆分别设置于双向驱动机构的两侧,所述双向驱动机构用于驱动第一膜堆与第二膜堆以相反的方向进行水平往复运动。
本种膜装置中,通过膜堆水平对置、反向往复运动的方式,在实现运动的膜组件与膜池内的水形成剪切力冲刷膜表面的同时,通过挤压膜堆间隙内的水形成强化水流冲刷膜组件内部,挤压强化后的水流可轻易将膜表面的污染物去除。
可选的,所述第一膜堆上设置有若干相互平行的膜组件,所述第二膜堆上设置有若干相互平行的膜组件,所述第一膜堆上的膜组件与第二膜堆上的膜组件不重合。
具体第一膜堆上的膜组件相互平行,第二膜堆上的膜组件相互平行,第一膜堆上的膜组件与第二膜堆上的膜组件不重合,这样是为了保证第一膜堆上的膜组件与第二膜堆上的膜组件存在一定的错位,具体第一膜堆内的膜组件与第二膜堆内的膜组件有一定的错位,错位距离为:a/2+n*a,其中a为膜组件布置间距,n为0、1、2…。
本种振动膜装置中,通过合理设置不同膜堆间膜组件的偏置距离(即错位),减少膜堆及膜组件的迎水面阻力,且增加了膜组件之间的水流速度,提高了水流冲刷效果,减少膜组件内部死角。
可选的,所述膜组件为中空纤维膜帘式膜。
可选的,还包括膜池,所述第一膜堆、第二膜堆以及双向驱动机构均位于所述膜池内。
本装置中,一个双向驱动机构同时反向驱动两套膜堆的方式,既节约了空间、降低了成本,又能让双向驱动装置所受的水平分力得到平衡,减少双向驱动装置的振动,双向驱动装置与膜堆直连的方式也缩短了膜堆的受力力臂,膜堆抗疲劳能力更强。具有结构简单,抗疲劳能力强,能有效提高抗污染能力,降低工作能耗的优点。
可选的,还包括导向轮及支撑轮,所述膜池内设置有支撑平台,所述第一膜堆与第二膜堆上均设置有导向轮及支撑轮,所述导向轮及支撑轮与所述支撑平台配合在一起。
因为第一膜堆与第二膜堆是在膜池内运动的,所以在第一膜堆与第二膜堆上设置导向轮与支撑轮,导向轮与支撑轮在支撑平台上滑动,这样可以保证导向轮与支撑轮移动的稳定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杭州求是膜技术有限公司,未经杭州求是膜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802267.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