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无外置泵的砂磨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110801779.7 | 申请日: | 2021-07-15 |
公开(公告)号: | CN113634329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7-22 |
发明(设计)人: | 张丽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凌熙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2C17/10 | 分类号: | B02C17/10;B02C17/18;B02C17/24 |
代理公司: | 上海领誉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1383 | 代理人: | 车超平 |
地址: | 201812 上海市***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外置 砂磨 装置 | ||
本发明涉及一种无外置泵的砂磨装置,包括筒单元、驱动单元、研磨单元、第一盛放单元以及第二盛放单元;其中,驱动单元设置于筒单元的侧部,且驱动单元的输出端位于筒单元的内部;研磨单元设置于筒单元的内部,并套设驱动单元的输出端;第一盛放单元设置于筒单元的外部,并与第一底座元件连通,用于在第一循环元件的作用下,实现液体循环;第二盛放单元设置于筒单元的外部,并分别与第二底座元件、筒单元连通,用于在第二循环元件的作用下,使物料依次通过筒单元、第二底座元件进入到第二盛放单元。本发明的砂磨装置,结构合理、操作简单、设备更加简洁,实现了对物料的无泵循环,具有良好的实用价值和推广应用价值。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砂磨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无外置泵的砂磨装置。
背景技术
砂磨机可以对不同黏度的混合液体进行搅拌、分散、熔接、乳化,被广泛应用于涂料、油漆、橡胶、陶瓷、矿石、煤粉、金属粉末、硬质合金、磁性材料等工业领域。砂磨机是利用研磨介质之间的挤压力和剪切力来完成研磨过程的,具有结构简单、启动平稳、操作简单等优点。
现有的砂磨机在使用时,需要使用外置循环泵向砂磨机的内部循环输送密封液或冷却液,以对砂磨机进行密封或冷却,也需要使用循环泵或蠕动泵以对研磨物料进行循环,以增加对物料的研磨效率,提高砂磨机的研磨精度,但是砂磨机采用两个循环泵不仅增加了设备成本,也易对研磨物料造成污染,因此亟需一种无外置泵的砂磨装置。
目前,针对现有技术中需要外接两个循环泵以对密封液和研磨物料进行循环导致增加设备成本以及易对研磨物料造成污染的问题,尚未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案。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了一种无外置泵的砂磨装置,以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需要外接两个循环泵以对密封液和研磨物料进行循环导致增加设备成本以及易对研磨物料造成污染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无外置泵的砂磨装置,包括:
筒单元;
驱动单元,所述驱动单元设置于所述筒单元的侧部,且所述驱动单元的输出端位于所述筒单元的内部;
研磨单元,所述研磨单元设置于所述筒单元的内部,并套设所述驱动单元的输出端,所述研磨单元包括;
第一底座元件,所述第一底座元件设置于所述筒单元的第一端,并套设所述驱动单元的输出端;
第一循环元件,所述第一循环元件的第一端设置于所述第一底座元件的内部,并与所述第一底座元件的第二端密封连接,所述第一循环元件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一底座元件的第一端密封连接,且所述第一循环元件套设所述驱动单元的输出端;
第二底座元件,所述第二底座元件设置于所述筒单元的内部,所述第二底座元件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底座元件的第二端配合连接,且所述第二底座元件的第一端套设所述第一循环元件的第二端;
第二循环元件,所述第二循环元件设置于所述第二底座元件的内部,并套设所述第一循环元件的第二端;
研磨元件,所述研磨元件设置于所述筒单元的内部,并与所述第二循环元件的第二端配合连接,且套设所述驱动单元的输出端,所述研磨元件用于对所述筒单元内部的物料进行研磨;
第一盛放单元,所述第一盛放单元设置于所述筒单元的外部,并与所述第一底座元件连通,用于在所述第一循环元件的作用下,向所述第一底座元件提供液体以及回收所述第一底座元件内的液体,以实现液体循环;
第二盛放单元,所述第二盛放单元设置于所述筒单元的外部,并分别与所述第二底座元件、所述筒单元连通,用于在所述第二循环元件的作用下,使物料依次通过所述筒单元、所述第二底座元件进入到所述第二盛放单元。
进一步地,在所述的砂磨装置中,所述第一底座元件包括: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凌熙智能科技有限公司,未经上海凌熙智能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801779.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砂模造型设备
- 下一篇:清洗液生成方法、装置及清洗系统的控制方法、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