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安全存储系统有效
| 申请号: | 202110801069.4 | 申请日: | 2021-07-15 |
| 公开(公告)号: | CN113612735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9-02 |
| 发明(设计)人: | 谢泽铖;徐雷;张曼君;王姗姗;陆勰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联合网络通信集团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H04L9/40 | 分类号: | H04L9/40;H04L67/06 |
| 代理公司: | 北京中博世达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11274 | 代理人: | 申健 |
| 地址: | 100033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安全 存储系统 | ||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安全存储系统,涉及通信领域,能够提高远程文件传输的安全性。该系统包括:账户管理装置,用于响应于客户端发送的数据请求消息,在数据请求消息携带的目标网际互连协议地址与第一网际互连协议地址信息不匹配时,将数据请求消息转发至第一服务器;第一服务器,用于响应于数据请求消息,在数据请求消息携带的第一目标文件标识与文件列表内的文件标识匹配时,向第二服务器发送对应的第一操作请求消息;第二服务器,用于响应于第一操作请求消息,根据第一操作请求消息携带的第一目标文件标识向第一服务器返回第一操作请求响应消息;第一服务器,还用于响应于第一操作请求响应消息,向客户端返回第一目标文件数据。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通信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安全存储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云计算技术的发展,为满足用户随时随地办公的需求,远程办公的方式越来越普及。目前的远程办公中,用户可以将文件数据存储于云服务器,并通过瘦客户端等终端访问云服务器,进而实现对文件数据的远程访问。
上述通过云服务器访问文件数据的方式为用户提供了灵活的工作处理能力,但是在用户通过外网访问云服务器时,并由云服务器向终端传输文件数据时,由于云服务器通过互联网向终端传输该文件数据,这将增加云服务器被外网攻击的风险。
发明内容
本申请的实施例提供一种安全存储系统,能够提高远程文件传输的安全性。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申请的实施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安全存储系统,包括:第一服务器、第二服务器和账户管理装置,第一服务器存储有文件列表,第二服务器存储有文件数据,且文件数据与文件列表对应;账户管理装置存储有第二服务器对应的第一网际互连协议地址信息;账户管理装置,用于响应于客户端发送的数据请求消息,在数据请求消息携带的目标网际互连协议地址与第一网际互连协议地址信息不匹配时,将数据请求消息转发至第一服务器;第一服务器,用于响应于数据请求消息,在数据请求消息携带的第一目标文件标识与文件列表内的文件标识匹配时,向第二服务器发送对应的第一操作请求消息;第一操作请求消息包括第一目标文件标识;第二服务器,用于响应于第一操作请求消息,根据第一操作请求消息携带的第一目标文件标识向第一服务器返回第一操作请求响应消息;第一操作请求响应消息包括第一目标文件标识对应的第一目标文件数据;第一服务器,还用于响应于第一操作请求响应消息,向客户端返回第一目标文件数据。
结合上述实施例,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一服务器,还用于响应于客户端发送的数据上传消息,存储数据上传消息携带的第二目标文件数据;第一服务器,还用于响应于客户端发送的第一指示消息,向第二服务器发送数据存储消息,并根据第二目标文件数据对应的第二目标文件标识更新第一服务器内的文件列表;第一指示消息用于指示账户已退出登录,数据存储消息包括第二目标文件数据;第二服务器,还用于响应于数据存储消息,存储第二目标文件数据,并根据第二目标文件标识更新第二服务器内的文件列表。
结合上述实施例,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一服务器,还用于响应于客户端发送的文件修改消息,存储文件修改消息携带的第三目标文件数据;第三目标文件数据与第一目标文件数据对应;第一服务器,还用于响应于第一指示消息,向第二服务器发送第二操作请求消息;第二操作请求消息包括第三目标文件数据;第二服务器,还用于响应于第二操作请求消息,存储第三目标文件数据,并删除第一目标文件数据。
结合上述实施例,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一服务器,还用于响应于第一指示消息,删除本地存储的第二目标文件数据。
结合上述实施例,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一服务器,还用于响应于客户端发送的文件删除消息,在本地文件列表内删除与文件删除消息携带的第三目标文件标识对应的文件标识;第一服务器,还用于响应于第一指示消息,向第二服务器发送文件删除消息;文件删除消息包括第三目标文件标识;第二服务器,还用于响应于文件删除消息,删除第三目标文件标识对应的文件数据,并更新第二服务器内的文件列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联合网络通信集团有限公司,未经中国联合网络通信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801069.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