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树锚式柔性防护系统及其检验评估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110798253.8 | 申请日: | 2021-07-15 |
公开(公告)号: | CN113863178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7-22 |
发明(设计)人: | 许浒;余志祥;余子涵;廖林绪;齐欣;赵雷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南交通大学 |
主分类号: | E01F7/04 | 分类号: | E01F7/04;E02D17/20;G01M7/08 |
代理公司: | 北京正华智诚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870 | 代理人: | 何凡 |
地址: | 610000 四川省***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种树 柔性 防护 系统 及其 检验 评估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树锚式柔性防护系统及其检验评估方法,其包括多个锚固装置和多跨防护网;多个所述锚固装置用于固定在树木上,相邻两根树木之间均设置有一跨所述防护网,每跨防护网均匹配有4个锚固装置,同一棵树上不同跨的锚固位置在高度上保持错位,直径较小的树木底部用支撑件和混凝土平台进行加固,同时提出了一种树锚式柔性防护系统的检验评估方法,从而实现了树锚式柔性防护系统抗冲击性能的评估,特别是实现对支撑绳锚固强度的快速判断本发明适用于复杂坡地的落石拦截防护领域,防护效果良好,易于安装与修复,可随着树木的成长自行调整检测套箍的状态,对树木有良好的保护措施,绿色环保。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边坡地质灾害防护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树锚式柔性防护系统 及其检验评估方法。
背景技术
柔性防护系统已经广泛应用于落石、崩塌、滑坡、泥石流等边坡地质灾害 的防治中,取得显著成效。
现有技术中,中国专利文献公开了申请号为CN201520727261.3,名称为一 种改进型的柔性被动防护网,它由多跨防护网组成,每跨防护网由金属网固定 在两个钢柱之间构成;钢柱顶部的顶板上固定有一上卸扣,钢柱底部铰接在钢 柱底座上,钢柱底座上固定有一下卸扣;上支撑绳从左向右穿挂在多跨防护网 的钢柱顶部的上卸扣上,上支撑绳两端锚固在地面上,上支撑绳上经卸扣固定 有两个消能装置,两个消能装置分别位于第一跨防护网起始端和最后一跨防护 网末端之间;下支撑绳从左向右穿挂在多跨防护网的钢柱底座的下卸扣上,下 支撑绳两端锚固在地面上,下支撑绳上经卸扣固定有另外两个消能装置,该另 外两个消能装置位于端跨以内。该系统对落石的拦截与防护效果明显,但存在 以下缺陷,其一,该系统借助钢柱固定防护网,在地质条件复杂的坡面上,施 工机械难以到达,运输钢柱的成本较高,架设钢柱的施工难度较大。其二,该 系统的拉锚绳和下支撑绳锚固在地面上,面对不同且复杂的山地坡面和地质条 件,锚固的强度控制较为复杂且施工难度较大。其三,若网片受到较大的冲击 荷载导致钢柱屈曲破坏或者钢柱之间受到冲击作用,系统易发生整体崩溃,维 护工作难度大、成本高。其四,目前尚缺乏柔性防护系统的原位足尺冲击检验 和评估方法,尤其是针对锚固点处的抗拔力是否失效难以做出快速判断。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的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树锚式柔性防护系统及其 检验评估方法,采用树木的树干为锚固点,解决了在地质条件复杂的坡面上, 架设钢柱的施工难度较大,导致构建边坡防护网中存在的施工困难、维护工作 难度大和成本高的问题。
为了达到上述发明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提供了一种树锚式柔性防护系统,其包括多个锚固装置和多跨防护网;多 个锚固装置用于固定在树木上,相邻两根树木之间均设置有一跨防护网,防护 网通过锚固装置与树木固定连接;
每个锚固装置均包括一根螺纹钢杆,螺纹钢杆的两端均贯穿树木,且螺纹 钢杆与树木螺纹连接;螺纹钢杆的头端固定连接有一个卸扣;
每跨防护网均包括上支撑绳、下支撑绳、位于两侧的侧向支撑绳和弹簧绳, 上支撑绳、下支撑绳和侧向支撑绳相互连接围成矩形结构,上支撑绳、下支撑 绳和侧向支撑绳之间设置有环形网,环形网的顶部与上支撑绳穿挂连接,环形 网的底部与下支撑绳穿挂连接,环形网的两侧分别通过弹簧绳与侧向支撑绳穿 挂连接;
每跨防护网均匹配有4个锚固装置,4个锚固装置分别位于防护网的四角处, 两根侧向支撑绳的上下两端分别与卸扣固定连接,同一棵树上相邻两根螺纹钢 杆间距不小于18厘米,锚固位置在高度上保持错位。
本方案中的树锚式柔性防护系统,借助树木作为柔性防护系统的支撑构件, 替代人工架设钢柱,环形网沿着指定的树木安装,更加的贴合现场坡地地质条 件,同时可针对潜在的危险源进行自由布设,降低了施工难度,显著提升了施 工效率,节省了建造成本。
进一步地,螺纹钢杆的头端外壁上套设有垫圈,垫圈位于树木外壁和卸扣 之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南交通大学,未经西南交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798253.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