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电动车无线充电系统线圈对位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110797423.0 | 申请日: | 2021-07-14 |
公开(公告)号: | CN113352923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9-07 |
发明(设计)人: | 孙冬;韩晓娟;张文彪;高金玉;张天铭;朴永鑫;王启刚;王宏星;贾春毅;高子宸;刘明魁 | 申请(专利权)人: |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国网吉林省电力有限公司通化供电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L53/38 | 分类号: | B60L53/38;B60L53/39;B60L53/126;B60L53/65;H02J50/90;H02J50/10 |
代理公司: | 通化旺维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22205 | 代理人: | 王伟 |
地址: | 100033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电动车 无线 充电 系统 线圈 对位 方法 | ||
1.一种电动车无线充电系统线圈对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含充电区域车辆驶入检测、无线充电系统线圈对位偏差检测;
所述充电区域车辆驶入检测是指:检测充电区域内是否存在车辆和询问充电区域内车辆是否需要进行无线充电两步;
所述无线充电系统线圈对位偏差检测是指:依托于对位偏差检测装置,本方法可以检测无线充电系统中车载接收线圈和地面发射线圈的对位偏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动车无线充电系统线圈对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检测充电区域内是否存在车辆的步骤由激光雷达扫描停车位实现;激光雷达每间隔一段时间对停车位区域进行全区域扫描,地面终端根据激光雷达的测量结果,判断停车位上是否有车辆泊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动车无线充电系统线圈对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检测充电区域内车辆是否需要进行无线充电的步骤是在发现车辆驶入充电区域后,地面终端向车载终端发送配对请求并询问是否进行无线充电。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动车无线充电系统线圈对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对位偏差检测装置包括平面线圈阵列(3)、感应电压测量模块(5)、对位偏差计算模块(6)和可视化显示模块(7)。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动车无线充电系统线圈对位方法,其特征在于,具体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1:激光雷达对停车位区域进行全区域扫描,地面终端根据激光雷达的检测结果,计算停车位区域的高度信息,判断是否有车辆驶入停车位;
步骤2:如步骤1检测结果为无车辆驶入,无线充电系统低功率待机;如步骤1检测结果为有车辆驶入,地面终端向车载终端发送配对请求并询问是否进行无线充电,如车载终端回复确认进行无线充电,执行步骤3,否则无线充电系统保持低功率待机;
步骤3:对位偏差检测装置包括平面线圈阵列(3)、感应电压测量模块(5)、对位偏差计算模块(6)和可视化显示模块(7);感应电压测量模块(5)实时采集平面线圈阵列(3)所有子线圈的感应电压,将感应电压数据传输至对位偏差计算模块(6)进行后续计算,在可视化显示模块(7)上显示对位偏差图像和相关文字信息;
步骤4:根据步骤3获得对位偏差信息,完成无线充电系统接收线圈(1)和无线充电系统发射线圈(2)的对位。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电动车无线充电系统线圈对位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中需要提前获得标定数据,即在停车位无车辆时,通过激光雷达记录此时停车位的平面信息,完成高度标定并记录在地面终端中;以及在无线充电系统发射线圈(2)和无线充电系统接收线圈(1)间无异物时,对准无线充电系统发射线圈(2)与无线充电系统接收线圈(1),由感应电压测量模块(5)测量此时平面线圈阵列(3)的电压信号并设置为原始基础数据。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电动车无线充电系统线圈对位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3线圈对位过程中,对无线充电系统接收线圈(1)进行激励,并基于平面线圈阵列(3)获得的感应电压数据通过插值算法获得感应电压分布图像,并且利用轮廓识别算法获得激励磁场的几何特征,通过比较无线充电系统发射线圈(2)与无线充电系统接收线圈(1)对准时的电磁图像,获得无线充电系统接收线圈(1)的方向与位置,完成接收线圈的对位。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国家电网有限公司;国网吉林省电力有限公司通化供电公司,未经国家电网有限公司;国网吉林省电力有限公司通化供电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797423.0/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