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利用激光测高数据辅助提升遥感立体影像几何精度的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110797215.0 | 申请日: | 2021-07-14 |
公开(公告)号: | CN113538595B | 公开(公告)日: | 2021-12-21 |
发明(设计)人: | 刘昌儒;岳庆兴;赵世湖;刘书含;王霞;张恒;王艺颖 | 申请(专利权)人: | 自然资源部国土卫星遥感应用中心 |
主分类号: | G06T7/80 | 分类号: | G06T7/80;G06T7/521;G01C5/00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盛峰律师事务所 11337 | 代理人: | 于国富 |
地址: | 100048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利用 激光 测高 数据 辅助 提升 遥感 立体 影像 几何 精度 方法 | ||
1.一种利用激光测高数据辅助提升遥感立体影像几何精度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S1,根据卫星下传的姿态、轨道数据,利用实验室标定的几何成像模型内外参数,构建立体影像几何成像模型;
S2,基于高分七号激光测高点的物方坐标、足印影像和激光测高点足印影像像点坐标,以及步骤S1构建的几何成像模型,经过影像匹配,获取激光测高点在立体影像上的像点坐标;
S3,对立体影像进行连接点匹配,获取分布均匀、数量足够的连接点,连接点的物方坐标由步骤S1建立的几何成像模型前方交会获得;
S4,根据连接点的像方坐标和物方坐标,分别对几何成像模型内外参数以及连接点物方平面坐标和高程坐标求偏导,构建连接点误差方程;
S5,根据激光测高点的像方坐标和物方坐标,分别对几何成像模型内外参数以及激光测高点物方平面坐标求偏导,构建激光测高点误差方程;
S6,根据最小二乘原理,对步骤S4和S5构建的误差方程进行法化,构建法方程,求解几何成像模型内外参数和连接点、激光测高点物方坐标改正数;
S7,根据步骤S6求得的改正数更新几何成像模型内外参数和连接点物方坐标以及激光测高点物方平面坐标,继续步骤S4-S6,直至迭代结束,得到最终几何成像模型内外参数;
S8,根据新求解的几何成像模型内外参数更新立体影像几何成像模型,提升立体影像几何精度;
步骤S2中激光测高点在立体影像上的像点坐标获取方法具体包括:
S21,将激光测高点物方坐标代入立体影像几何成像模型,计算得到当前激光测高点在立体影像上的初略位置,设其像点坐标为(x,y),则该点与激光测高点足印影像像点坐标(x0,y0)构成共轭点对;
S22,以像点坐标(x,y)为中心,以激光光斑半径为最大搜索窗口,按公式(4)逐点计算与以激光测高点足印影像像点坐标(x0,y0)为中心的区域影像相关系数,取最大相关系数点位(x1’,y1’)作为像素级配准点位:
式中,g,g’分别为足印影像和立体影像灰度值,为匹配窗口的平均灰度值,w,h分别表示相关系数搜索窗口的宽和高;
S23,以坐标(x0,y0),(x1’,y1’)为初值,按公式(5)进行最小二乘匹配,获取子像素级配准点位(x1,y1),即可获得激光测高点在当前影像上的像点坐标:
式中,h0,h1为影像辐射畸变参数,ai,bi为影像几何变换参数;
S24,重复步骤S21-S23,获取当前激光测高点在所有落点影像上的像点坐标;
S25,重复步骤S21-S24,获取所有激光测高点在立体影像中的像点坐标。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利用激光测高数据辅助提升遥感立体影像几何精度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1中构建的几何成像模型表示为公式(1):
其中,是影像点在WGS84坐标系下的物方坐标,是卫星GPS接收机相位中心在WGS84坐标系下的坐标,m是比例系数,是相机坐标系到卫星本体坐标系的转换矩阵,是卫星本体坐标系到J2000惯性坐标系的转换矩阵,是J2000惯性坐标系到WGS84坐标系的转换矩阵,(ψx,ψy)是影像探元的指向角,代表了影像内部精度;
式中,s是影像的列坐标,ai,bj(i,j≤5)是需要求解的几何成像模型内参数;
式中,ω,κ分别是围绕卫星本体坐标系Y,X,Z轴旋转角,是需要求解的几何成像模型外参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自然资源部国土卫星遥感应用中心,未经自然资源部国土卫星遥感应用中心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797215.0/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旋转夹爪
- 下一篇:地图数据扩充方法、装置、电子设备、介质和程序产品
- 数据显示系统、数据中继设备、数据中继方法、数据系统、接收设备和数据读取方法
- 数据记录方法、数据记录装置、数据记录媒体、数据重播方法和数据重播装置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发送系统、数据发送装置以及数据结构
- 数据显示系统、数据中继设备、数据中继方法及数据系统
- 数据嵌入装置、数据嵌入方法、数据提取装置及数据提取方法
- 数据管理装置、数据编辑装置、数据阅览装置、数据管理方法、数据编辑方法以及数据阅览方法
- 数据发送和数据接收设备、数据发送和数据接收方法
- 数据发送装置、数据接收装置、数据收发系统、数据发送方法、数据接收方法和数据收发方法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再现方法、数据发送装置及数据再现装置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再现方法、数据发送装置及数据再现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