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血管介入导管导丝控制装置及其控制方法在审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2110796963.7 申请日: 2021-07-14
公开(公告)号: CN113521500A 公开(公告)日: 2021-10-22
发明(设计)人: 韩永生;汪庆童;韩宇阳 申请(专利权)人: 合肥澳卡姆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主分类号: A61M25/01 分类号: A61M25/01;A61M25/09;A61F2/962
代理公司: 合肥顺超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34120 代理人: 李洁
地址: 230011 安徽省合肥市*** 国省代码: 安徽;34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一种 血管 介入 导管 控制 装置 及其 方法
【说明书】:

发明公开了一种血管介入导管导丝控制装置及其控制方法,该装置包括:载具;导管控制组件,所述导管控制组件安装在载具上侧的一端处,用于卡接导管连接组件后限制其出现轴向位移或周向旋转位移,进而限制与卡接导管连接组件固定连接的导管出现轴向位移或周向旋转位移;导丝控制组件,所述导丝控制组件安装在载具上侧的另一端处,用于卡入导丝后能够对其进行锁紧,进而使得导管与穿设在其内的导丝之间的相对位置保持固定。本发明改变了传统血管介入过程中导管和导丝大部分时间不受术者控制的状态,使导管、导丝在手术的整个过程中都处于术者有效控制之中,导丝和导管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不会因为患者体位改变而发生明显变化。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医疗用具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血管介入导管导丝控制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使用造影导管(Angiographic Catheter)进行的诊断过程和使用指引导管(Guiding Catheter)的血管内治疗手术统称为血管介入诊疗。不同血管介入诊疗的基本原理和过程大同小异,例如冠状动脉介入诊疗包括以下几个步骤:1)以Seldinger技术经桡动脉或者股动脉等血管入路穿刺置入鞘管,沿动脉鞘管置入造影导管或指引导管,或者直接在动脉穿刺成功后置入特殊设计的无鞘导管;2)沿指引导管把导丝送至目标血管部位;3)沿导丝送入各种类型PTCA扩张球囊、支架输送系统等。

血管介入被广泛应用于心血管病、脑血管病、外周血管以及肿瘤治疗等众多领域,各种类型的血管介入基本原理大同小异。以冠状动脉介入诊疗为例,介入手术过程中导管露出体外部分一般有两种状态:1)处于术者控制状态;2)自由状态。手术过程中导管在大部分时间处于自由状态,容易受多种因素影响发生轴向位移或周向转动,这种移动有可能传递到导管前端使导管与血管的相对位置发生改变,严重时可能导致导管脱离目标血管开口或者深插,还可能使行走于导管内部的导丝发生绝对或相对位移,影响手术顺利进行,甚至威胁手术安全。导丝也存在几种状态:1)处于术者控制状态;2)处于助手控制状态;3)自由状态。同理,手术过程中的导丝大部分时间是处于自由状态的,自由状态的导丝可能会发生轴向位移,轻则发生脱落,重则可能误入非靶血管产生血管意外损伤,此外当导管内存在两根以上导丝时还可因为导丝尾端发生水平方向位移使导丝缠绕从而阻碍支架、球囊等顺利操作。

导管和导丝的稳定是介入诊疗顺利进行及成功的关键,研究表明有50%左右的冠状动脉穿孔与导丝有关,有效固定导丝是预防导丝导致的介入并发症的重要措施。导丝及导管稳定性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导管、导丝头端的轴向位置;2)导管的周向位置;3)导管与导丝之间的相对位置;4)存在两根以上导丝时,还需要考虑导丝之间因尾端水平移位导致的缠绕等。

越是复杂的介入手术,对导丝、导管稳定性的要求越高,例如在利用介入方法开通慢性完全闭塞病变(Chronic Total Occlusion,CTO)操作过程中,介入医师操作导丝通过闭塞段到达血管真腔所花费的时间往往是所有操作环节中耗时最多的。导丝通过闭塞段后,如果能确认导丝远端位于血管真腔往往意味着手术成功近在咫尺,但是此时导丝若意外退出闭塞段则可能导致前功尽弃,甚至导致手术失败。通常来说,越是经验丰富的介入医师驾驭导管导丝的能力越高,而普通术者特别是初学者常常需要花费更多精力克服导管和导丝不稳定给手术带来的困难。

如上所述,在目前情况下,介入医生几乎不可能做到对导管、导丝的全过程控制,手术过程中术者不可能也不必要把所有的精力始终专注于导管稳定,假如让助手始终靠人力来帮助控制导丝虽理论上可行,实际上是对人力资源的巨大浪费。

根据《中国成年人人体尺寸(GB10000-88)》,中国成年男女平均臀宽分别为306mm、317mm,而常用导管床主体平均宽度480mm-500mm,当患者居中平卧于导管床时,两侧剩余宽度不足100mm。不仅如此,当患者全身铺盖无菌手术大单后,介入医师的主要操作区域往往呈一狭小的斜坡状(如图14所示),术者操作时下方依托不足,导管、导丝等非常不稳定,患者身体移动或者术者及助手稍有不慎均可导致导丝、导管移位,甚至滑落,即使在患者身体下方放置加宽垫板也依然不能很好解决这一问题。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合肥澳卡姆医疗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合肥澳卡姆医疗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796963.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