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侧流除磷耦合高效沉淀生活污水处理一体化设备及工艺在审
申请号: | 202110796761.2 | 申请日: | 2021-07-14 |
公开(公告)号: | CN113307458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8-27 |
发明(设计)人: | 汤恕;方志斌;贺志勇;翦敏林;张斌;赵婉 | 申请(专利权)人: | 湖南湘牛环保实业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2F9/14 | 分类号: | C02F9/14;C02F101/10;C02F101/16;C02F101/3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410013 湖南省***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耦合 高效 沉淀 生活 污水处理 一体化 设备 工艺 | ||
本发明公开了侧流除磷耦合高效沉淀生活污水处理一体化设备及工艺,包括高效除磷装置,所述高效除磷装置依次连通缺氧段、好氧段和高效沉淀池,高效沉淀池的一侧设有设备间,所述高效除磷装置、缺氧段、好氧段和高效沉淀池处于同一壳体内,且每个反应段通过隔板分隔开,高效沉淀池通过出水槽连接紫外消毒装置,污水从好氧池进入高效沉淀池,在高效沉淀池进行泥水分离后,从出水槽进入紫外消毒装置,经消毒后达标排放。本发明设备构造简单,易于操作,各项出水水质指标均达到并优于《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一级B标准。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生活污水处理领域,具体是侧流除磷耦合高效沉淀生活污水处理一体化设备及工艺。
背景技术
经过多年的努力,我国城市地区的生活污水处理率有了极大的提高,城市的污水收集及处理设施已经相当完善,地表水体中的污染物、特别是有机物(COD)和氨氮浓度得到有效控制,但由磷等营养物浓度超标所引起的这一问题仍未得到有效缓解,且日益加剧,实现污水除磷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途径。
特别是经济相对落后的广大农村地区的污水处理以及其他居民较分散地区的生活污水处理长期没有受到重视,绝大部分的处于直接排放的状态。由于村镇生活污水以及其他居民较分散地区的生活污水具有排水量小而分散、水质波动比较大等特点,生活污水的性质与城市生活污水有较大不同,此外,城市生活污水厂的处理和运营成本较高,不适宜在存在以及居民较分散地区使用。目前,针对村镇污水(每天10m3-500m3排水量)分散式处理,主要是借鉴城市污水处理厂二级生化处理的成功经验,将一些传统的城市污水处理厂二级生化处理工艺小型化,应用于分散式污水处理。如SBR、氧化沟、A/O,甚至MBR等等,但仍存在总磷难以满足《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一级B标准问题,造成周围水体富营养化。
为了更好的解决分散式生活污水采用传统工艺处理中总磷超标的问题。因此,本发明提供了侧流除磷耦合高效沉淀生活污水处理一体化设备及工艺,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侧流除磷耦合高效沉淀生活污水处理一体化设备及工艺,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侧流除磷耦合高效沉淀生活污水处理一体化设备及工艺,包括高效除磷装置,所述高效除磷装置依次连通缺氧段、好氧段和高效沉淀池,高效沉淀池的一侧设有设备间,所述高效除磷装置、缺氧段、好氧段和高效沉淀池处于同一壳体内,且每个反应段通过隔板分隔开;
所述高效除磷装置与缺氧段之间的隔板上部设置有第一过水涧,进入高效除磷装置的污水通过第一过水涧流入缺氧段,缺氧段与好氧段之间的隔板上部设置有第二过水涧,污水处理过程中的污水通过第二过水涧从缺氧段流入好氧段,好氧段的底部连通底部配水槽,底部配水槽与顶部配水槽用隔板隔开,污水从底部配水槽上部进入顶部配水槽,所述顶部配水槽的底部连通高效沉淀池,高效沉淀池通过出水槽连接紫外消毒装置,污水从顶部配水槽底部进入高效沉淀池,在高效沉淀池进行泥水分离后,从出水槽进入紫外消毒装置,经消毒后达标排放。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缺氧段的底部设有硝化液回流管,硝化液回流管成U型分布,且为穿孔管,防止回流污泥和硝化液分布不均,可以起到搅拌的作用。
作为本发明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缺氧段、好氧段和高效沉淀池的底部分别设有排空口一、排空口二和污泥排放口,高效除磷装置的底部设有污泥排出口。
作为本发明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好氧段的底部设置有均匀排布微孔曝气装置,充分保证好氧段充氧均匀。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湖南湘牛环保实业有限公司,未经湖南湘牛环保实业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796761.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