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喷淋降膜式蒸发器及其使用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110795917.5 | 申请日: | 2021-07-14 |
公开(公告)号: | CN113432344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9-24 |
发明(设计)人: | 辛业峰;陈亮;陈锦虹;蒋晖;郑晓娟;张树华;蔡锦文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森自控日立万宝空调(广州)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5B39/02 | 分类号: | F25B39/02 |
代理公司: | 广州广典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4365 | 代理人: | 谢伟;黄晚华 |
地址: | 510935 广东省***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喷淋 降膜式 蒸发器 及其 使用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喷淋降膜式蒸发器及其使用方法,包括壳体、设置在壳体上的制冷剂液体入口管和制冷剂蒸气出口管、集液器、第一制冷剂散布单元、第一传热管组、第二制冷剂散布单元和第二传热管组;其中,制冷剂液体入口管、制冷剂蒸气出口管均设置在壳体的顶部,集液器、第一制冷剂散布单元、第一传热管组、第二制冷剂散布单元和第二传热管组依次从上到下设置于壳体内,制冷剂液体入口管、集液器和第一制冷剂散布单元依次连接,可以提高热交换效率。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制冷空调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喷淋降膜式蒸发器及其使用方法。
背景技术
对于蒸汽压缩式冷水机组而言,蒸发器是一种内置传热管组,可用于冷却流动流体的热交换设备。在蒸汽压缩循环中,来自冷凝器的液态制冷剂经过节流结构节流后,流入蒸发器,并与传热管组的一部分接触进行热量交换,吸热汽化为制冷剂蒸汽。
为了避免了液态制冷剂被压缩机吸入,产生“湿压缩”现象,损坏压缩机内部结构部件,一般会在蒸发器出口处设计安装气液分离器,以保证压缩机的正常运行。
按制冷剂在蒸发器内的充满程度及蒸发情况而言,目前的蒸发器类型主要有干式蒸发器和满液式蒸发器。其中,干式蒸发器的制冷剂在传热管内通过,冷水在传热管外运行,换热器换热效率相对较低,其热交换效率仅为光管热交换效率的2倍左右;而满液式蒸发器与干式蒸发器的运行方式恰好相反,冷水在传热管内通过,制冷剂完全将传热管浸没,使传热面全部与液态制冷剂接触,处于沸腾换热状态,使其热交换效率较光管热交换效率提高了5倍左右。
但是,满液式蒸发器的制冷剂的充注量大,且受液体静压力影响,底部液体的蒸发温度会有所提高,从而减少了蒸发器的传热温差,降低了热交换效率。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喷淋降膜式蒸发器及其使用方法,可以提高热交换效率。
本发明第一方面公开一种喷淋降膜式蒸发器,包括壳体、设置在壳体上的制冷剂液体入口管和制冷剂蒸气出口管、集液器、第一制冷剂散布单元、第一传热管组、第二制冷剂散布单元和第二传热管组;其中,所述集液器、所述第一制冷剂散布单元、所述第一传热管组、所述第二制冷剂散布单元和所述第二传热管组依次从上到下设置于所述壳体内,所述制冷剂液体入口管、所述集液器和所述第一制冷剂散布单元依次连接。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第一支撑部件和第二支撑部件,所述第一支撑部件的上端与所述第一制冷剂散布单元连接、下端与所述壳体的壁面连接,所述第二支撑部件的上端与所述第二制冷剂散布单元连接、下端与所述壳体的底座连接。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支撑部件与所述第一传热管组互相垂直设置,所述第二支撑部件与所述第二传热管组互相垂直设置。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壳体为圆筒体,所述第一传热管组、所述第二传热管组、所述第一制冷剂散布单元和所述第二制冷剂散布单元分别沿着所述圆筒体的长度方向布置。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制冷剂散布单元的宽度方向两侧分别设置有挡板,所述挡板的上端与所述第一制冷剂散布单元固定连接、下端与所述第一支撑部件固定连接。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挡板与所述壳体的上部壁面所形成的空腔内固定设置有气液分离器。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气液分离器通过第三支撑部件与所述壳体固定连接。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制冷剂散布单元和所述第二制冷剂散布单元上均设置有散布孔。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散布孔不均匀分布。
本发明第二方面公开如第一方面公开的喷淋降膜式蒸发器的使用方法,包括:
控制制冷剂液体从制冷剂液体入口管流入壳体内部,在集液器中形成一定的液位之后流入第一制冷剂散布单元;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森自控日立万宝空调(广州)有限公司,未经江森自控日立万宝空调(广州)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795917.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