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给水泵汽轮机高低压汽源的暖管装置及方法在审
| 申请号: | 202110795891.4 | 申请日: | 2021-07-14 |
| 公开(公告)号: | CN113339084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9-03 |
| 发明(设计)人: | 安欣;张开鹏;李钊;李继福;王嘉琦;张海龙;曹勇;吴猛;王邦行;曲广浩;刘炎伟;吴晋;王勇刚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安热工研究院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F01D17/10 | 分类号: | F01D17/10;F01K17/02;F01K13/00 |
| 代理公司: | 西安通大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61200 | 代理人: | 朱海临 |
| 地址: | 710048 陕***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水泵 汽轮机 低压 装置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给水泵汽轮机高低压汽源的暖管装置及方法,包括高压调阀、第一暖管截止阀和第二暖管截止阀;高压调阀的出口连接低压调阀;第一暖管截止阀的入口与高压调阀的进口管道相连通,出口依次连接暖管电动截止阀、暖管逆止阀和第二暖管截止阀;第二暖管截止阀的出口与低压调阀的进口管道相连通。本发明在机组在全负荷工况下,高压备用汽源均能维持在设计参数,既可以避免管道疏水常开带来的高品质蒸汽浪费,也能够避免临时应急投入高压汽源带来的隐患。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火电厂节能安全新技术领域,涉及一种基于给水泵汽轮机高低压汽源的暖管装置及方法。
背景技术
现大部分发电厂汽动给水泵高低压汽源外切换配置的系统,汽源通常设计有三路汽源。工作汽源取自汽轮机四段抽汽或者五段抽汽,临时启动汽源取自辅助蒸汽联箱来汽,备用汽源取自汽轮机高压排汽(二段抽汽)或三段抽汽。给水泵启动阶段通过辅助蒸汽联箱来汽调整给水泵流量,达到(30)%~(40)%负荷阶段将汽源逐渐切换为工作汽源,备用汽源在机组四(五)段抽汽异常或机组负荷突降的工况下及时投入。依据现有的汽源外切换系统配置,给水泵汽源控制系统要么存在备用汽源达不到设计要求导致给水泵可靠性降低,要么存在备用汽源管道疏水长时间开启导致高品质蒸汽浪费。
大部分发电厂汽动给水泵高低压汽源外切换配置的系统,高压备用汽源投入运行的方式,要么采用高压调阀前管道疏水阀常开的运行方式,通过持续疏水确保高压汽源进汽参数符合设计要求,此时高品质抽汽通过管道疏水阀直接排放至凝汽器疏水扩容器;要么在事故工况下采用高压汽源临时投入的方式,此种运行控制方式大概率会因为备用汽源参数异常导致给水泵可靠性降低。依据现有的汽源外切换系统配置,给水泵汽源控制系统要么存在备用汽源达不到设计要求导致给水泵可靠性降低,要么存在备用汽源管道疏水长时间开启导致高品质蒸汽浪费。采用备用汽源暖管装置,可以避免管道疏水阀常开带来的高品质蒸汽损失,同时保证高压备用汽源参数符合设计要求,提高给水泵的安全可靠性,提高火电机组运行安全经济性。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的问题,提供一种基于给水泵汽轮机高低压汽源的暖管装置及方法,本发明基于给水泵高低压汽源外切换技术,合理利用设备改造和运行方式优化,提高火电机组的安全经济性。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
一种基于给水泵汽轮机高低压汽源的暖管装置,包括:
高压调阀,所述高压调阀的出口连接低压调阀;
第一暖管截止阀,所述第一暖管截止阀的入口与高压调阀的进口管道相连通,出口依次连接暖管电动截止阀、暖管逆止阀和第二暖管截止阀;
第二暖管截止阀,所述第二暖管截止阀的出口与低压调阀的进口管道相连通。
本发明进一步的改进在于:
所述第一暖管截止阀与暖管电动截止阀之间的管路上依次设置有压力控制系统和温度控制系统。
所述压力控制系统和温度控制系统之间的管道上,连接有暖管疏水阀,所述暖管疏水阀的入口连接暖管电动截止阀入口管道。
所述暖管疏水阀的出口分别与凝汽器疏水扩容器和无压放水集箱连接。
所述凝汽器疏水扩容器的入口管道上设置有凝汽器疏水截止阀。
所述无压放水集箱的入口管道上设置有暖管疏水阀。
所述压力控制系统,所述压力控制系统为第一压力测量装置,用于控制暖管电动截止阀的开启允许条件;所述温度控制系统为温度测量装置,用于控制暖管疏水阀的开启条件。
所述压力测量装置与第一信号处理器电连接,第一信号处理器与暖管电动截止阀电连接;温度测量装置与第二信号处理器电连接,第二信号处理器与暖管电动截止阀电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安热工研究院有限公司,未经西安热工研究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795891.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