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用于皮革生产加工的浸酸鞣制集成工艺在审
申请号: | 202110795090.8 | 申请日: | 2021-07-14 |
公开(公告)号: | CN113528717A | 公开(公告)日: | 2021-10-22 |
发明(设计)人: | 徐新鉴 | 申请(专利权)人: | 台山市广一皮业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14C1/08 | 分类号: | C14C1/08;C14C3/06;C14C11/00;C14B1/56 |
代理公司: | 广州誉华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4712 | 代理人: | 罗丹 |
地址: | 529200 广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皮革 生产 加工 鞣制 集成 工艺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皮革生产加工的浸酸鞣制集成工艺,属于清洁化皮革制造技术领域,具体包括脱灰、软化和浸酸鞣制。本发明主要是将皮革生产中的浸酸、鞣制两个步骤同步进行,提高生产效率的同时可大幅度减少浸酸工序盐的用量,减少废水中氯离子排放并提高铬鞣剂的吸收效率、鞣制后的皮革丰满紧实度得以提升,本同步法可减少氯离子排放50%;铬鞣剂吸收率提高、降低铬排放浓度40~50%,节电20%。在技术上有效利用了铬鞣剂含盐特性并在与硫酸“同步”时渗透略慢的特征,创造性提高了铬吸收率并减少了酸使皮质受损的作用时间,加工的皮革丰满紧实度得以提升。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清洁化皮革制造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皮革生产加工的浸酸鞣制集成工艺。
背景技术
传统的制革鞣制过程是以水为介质,经过化学、物理和机械作用,将生皮加工为皮革。在制革的鞣制及前处理过程是在很宽的pH范围内进行的,如:浸水、脱毛、浸灰、脱灰、软化、浸酸、鞣制等,多次的浸灰-脱灰;浸酸-提碱等加工过程,反复的酸、碱、盐的作用使得制革废水中盐的含量很高。同时,反复的酸、碱、盐的作用也使皮质受到不同程度的损伤。
现有的制革浸酸、鞣制过程中存在着一些不可忽视的环境问题,主要是(1)浸酸过程中由于使用了皮重5~8%(w/w)氯化钠抑制浸酸的酸膨胀(酸肿胀)。大量盐的使用,一方面造成裸皮脱水,使得成品革扁平,不丰满;另一方面造成废水中盐的污染;(2)浸酸过程中裸皮中的酸溶性蛋白和盐溶性蛋白进入水体而使废水中的COD和BOD污染负荷上升;(3)鞣制过程中铬鞣剂的利用率低等问题。上述工艺方法的应用使得后续污水处理困难加大。
国家环境保护部2013年颁布的《制革及毛皮加工工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GB30486~2013) 中对制革、毛皮企业直接、间接排放的废水中的氯离子已经有了严格的限制值。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相比较于传统步骤而言,本同步法可减少氯离子排放50%;铬鞣剂吸收率提高、降低铬排放浓度40~50%;节电20%,在技术上有效利用了铬鞣剂含盐特性并在与硫酸“同步”时渗透略慢的特征,创造性提高了铬吸收率并减少了酸使皮质受损的作用时间,加工的皮革丰满紧实度得以提升。
本发明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用于皮革生产加工的浸酸鞣制集成工艺,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脱灰:将剖灰皮后的裸皮在无铵脱灰剂的作用下进行脱灰处理,所述无铵脱灰剂用量为皮重的1.5±%;
步骤2,软化:在软化酶作用下进行软化处理,所述软化酶用量为皮重的0.3~1%;
步骤3,浸酸鞣制:经软化后的裸皮在集成法浸酸铬鞣的作用下进行浸酸鞣制处理,具体如下:
在鞣制鼓内加入常温水为皮重的30%,温度为20~22℃;
加入工业盐为皮重的3~4%,转动10分钟;
加入甲酸为皮重的0.5%,转动10分钟;
加入硫酸为皮重的0.4~0.6%、同时加入铬鞣剂为皮重的2%,转动90分钟;
加入铬鞣剂为皮重的3~4%,转动90分钟;
加入提碱剂为皮重的0.3±%,转动60分钟;
加入防霉剂为皮重的0.1~0.2%,转动60分钟;
加入热水为皮重的50±%,转动180分钟;
步骤4,整饰:将鞣制后的蓝湿革经后整饰得到成品革。
作为本发明一种用于皮革生产加工的浸酸鞣制集成工艺的进一步优选方案,所述步骤1 中,所述无铵脱灰剂为大分子有机酸类或/和聚琥珀酰胺类脱灰剂;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台山市广一皮业有限公司,未经台山市广一皮业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795090.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