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人工智能的颈动脉斑块探测仪及评估方法在审
| 申请号: | 202110795065.X | 申请日: | 2021-07-14 |
| 公开(公告)号: | CN113499098A | 公开(公告)日: | 2021-10-15 |
| 发明(设计)人: | 张红珍;杨少玲;刘翔;赵坤;王凤翎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市奉贤区中心医院 |
| 主分类号: | A61B8/08 | 分类号: | A61B8/08 |
| 代理公司: | 天津市尚仪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2217 | 代理人: | 王山 |
| 地址: | 201406 上***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人工智能 颈动脉 探测仪 评估 方法 | ||
1.一种基于人工智能的颈动脉斑块探测仪,其特征在于,包括:安装座(1)和智能分析诊断仪(2);
其中,所述安装座(1)用于对智能分析诊断仪(2)进行固定支撑;
其中,所述智能分析诊断仪(2)固定安装在安装座(1)上,所述智能分析诊断仪(2)用于快速诊断颈动脉易损斑块,并且评估斑块的易损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人工智能的颈动脉斑块探测仪,其特征在于:所述智能分析诊断仪(2)包括外壳(21)、音响(26)和显示屏(28),所述外壳(21)固定安装在安装座(1)的顶部,所述显示屏(28)嵌设安装在外壳(21)的前侧,所述音响(26)固定安装在外壳(21)的一侧,所述音响(26)靠近外壳(21)的一端伸入外壳(21)。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基于人工智能的颈动脉斑块探测仪,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21)的内腔固定安装有PCB基板(22),所述PCB基板(22)的前侧固定安装有信号处理器(24)、中央处理器(25)和储存器(27),所述中央处理器(25)位于PCB基板(22)的中部,所述信号处理器(24)位于中央处理器(25)的一侧,所述储存器(27)位于中央处理器(25)的底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基于人工智能的颈动脉斑块探测仪,其特征在于:所述PCB基板(22)的一侧固定安装有接口(23)。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基于人工智能的颈动脉斑块探测仪,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屏(28)的电性输入端与中央处理器(25)的电性输出端电性连接,所述音响(26)的电性输入端与中央处理器(25)的电性输出端电性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基于人工智能的颈动脉斑块探测仪,其特征在于:所述信号处理器(24)的电性输出端與中央处理器(25)的电性输入端电性连接,所述储存器(27)的电性端与中央处理器(25)的电性端双向电性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基于人工智能的颈动脉斑块探测仪,其特征在于:所述信号处理器(24)的电性输入端与接口(23)的电性输出端电性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人工智能的颈动脉斑块探测仪,其特征在于:所述储存器(27)内安装有卷积神经网络深度学习智能诊断系统。
9.一种颈动脉斑块的易损性评估方法,其特征在于:利用权利要求1-8任一项所述的基于人工智能的颈动脉斑块探测仪对颈动脉斑块的易损性进行评估,其步骤如下:
S1、将该颈动脉斑块评估系统通过导线使接口(23)与B超机连接,然后开启B超机;
S2、采集B超机的超声数据,传输至信号处理器(24),信号处理器(24)将数据转换为数字信号,然后传输至中央处理器(25),经过中央处理器(25)处理后将数字信号转换为视频信号传输至显示屏(28)进行显示;
S3、通过中央处理器(25)调用安装在储存器(27)内的卷积神经网络深度学习智能诊断系统将S3中的视频信号进行分析、诊断、分类和预警,然后中央处理器(25)将处理结果输送至显示屏(28)进行参考提示;
S4、启动导航系统,指导外科医生进行精准定位手术操作。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一种颈动脉斑块的易损性评估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S4中的导航系统包括驱动平台和安装在驱动平台顶部的激光定位灯,所述驱动平台上设置有横向驱动轨道和纵向驱动轨道,所述激光定位灯垂直设置在驱动平台顶部,所述驱动平台和激光定位灯的电性输入端均与中央处理器(25)的电性输出端电性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市奉贤区中心医院,未经上海市奉贤区中心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795065.X/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