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用于烟用吸阻和通风率标准件校准的夹持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2110794557.7 | 申请日: | 2021-07-14 |
公开(公告)号: | CN113340768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9-03 |
发明(设计)人: | 苗芊;叶灵;史占东;王璐;赵航;范多青;曾波;刘巍;杨荣超;毕玉波;李青常;李超;叶长文;张勍;李向珍;张鹏飞;范黎;高文军;于千源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烟草总公司郑州烟草研究院;云南中烟工业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N7/10 | 分类号: | G01N7/10;G01N15/08 |
代理公司: | 郑州中民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41110 | 代理人: | 黄宇亭 |
地址: | 450001 ***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烟用吸阻 通风 标准件 校准 夹持 装置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烟用吸阻和通风率标准件校准的夹持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从上至下依次同轴设置的带有插装孔的压帽、中间套座、基座以及定位底座;定位座上设置有顶针用于控制标准件插入深度。通过该装置,气流从烟用吸阻和通风率标准件流出后,直接从侧面流向压力及流量测量装置,有效减少了夹持装置引入的气体阻力和气体泄漏,并且夹持装置由卧式放置改为竖直放置,放置烟用吸阻和通风率标准件更加容易,此外,该装置不仅适用于常规烟用吸阻和通风率标准件,也可以通过更换配件适用于细支烟用吸阻和通风率标准件。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测量校准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用于烟用吸阻和通风率标准件校准的夹持装置。
背景技术
卷烟吸阻和通风率、滤棒压降是卷烟滤棒的重要物理指标,烟草行业中通常使用烟用吸阻和通风率标准件作为量值传递工具,对卷烟吸阻和滤棒压降测定仪及卷烟通风率测定仪进行校准,以使卷烟吸阻和通风率的测量结果和滤棒压降的测量结果准确并具有一致性。
烟用吸阻和通风率标准件通常由统一的量值溯源机构通过标准装置进行校准并赋值,由于类似卷烟和滤棒的形状,校准用的标准装置需要夹持装置对烟用吸阻和通风率标准件进行夹持,而夹持装置的好坏也关系到烟用吸阻和通风率标准件校准结果的准确与否。
中国发明专利(201120571668.3 申请日:2011-12-31)公开了一种烟草专用吸阻和通风率标准件校准用夹持装置,能够实现烟草专用吸阻和通风率两种标准件的夹持固定。但实际使用时发现,校准吸阻标准件的过程中夹持装置引入的阻力值较大,气流通道经过若干机械连接件,容易出现漏气的情况,且夹持装置卧式安装,放置标准件时对操作人员要求较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提供一种用于烟用吸阻和通风率标准件校准的夹持装置。该装置简化了气路结构,有效减少了夹持装置引入的气体阻力和气体泄漏,改变了放置方式,使校准烟用吸阻和通风率标准件更加容易,同时既适用于常规标准件的校准,也适用于细支标准件的校准。
本发明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一种用于烟用吸阻和通风率标准件校准的夹持装置,包括从上至下依次同轴设置的带有插装孔的压帽、中间套座、基座以及定位底座;
所述基座内腔为中空结构,上部为通风测试腔,下部为吸阻测试腔,两腔之间设有缩口环台,在基座一侧本体上设有负压管路及负压通道,该负压管路与设在基座外壁上的负压接头相通,在基座外壁上还设有与通风测试腔相通的流量计接头,以及与吸阻测试腔相通的抽吸气流接头和压力测试接头;
中间套座外轮廓呈T型结构安装在基座上,下部套筒部分延伸至基座中并与基座的通风测试腔腔壁密封配合,中间套座上部外凸环面直接坐放在基座上端面上且密封配合,带有插装孔的压帽直接压盖在中间套座上并与基座上部螺纹配合,在中间套座一侧本体上也设有负压管路及负压通道且与基座上的负压管路连通;
定位底座直接安装在基座底部并通过两道密封圈密封,定位座上设有用于控制标准件插入深度的顶针;
在基座的通风测试腔底部和中间座中分别放置有用于夹持标准件的夹持器,且两夹持器上均开设有负压通道并通过密封圈密封,两夹持器的负压通道相应与基座、中间套座上的负压通道及负压管路连通,在两夹持器之间设有支撑件。
在本发明中,中间套座与基座的各密封配合面上均设置有两道密封圈。
所述夹持器上开设有两道用于安放密封圈的环形凹槽,负压通道设在在两道环形凹槽之间并与夹持器夹持气囊(或气膜腔)相通。
所述夹持器设有不同规格,以适用于不同粗细的烟支规格。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烟草总公司郑州烟草研究院;云南中烟工业有限责任公司,未经中国烟草总公司郑州烟草研究院;云南中烟工业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794557.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