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干熄焦锅炉排污水循环再利用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2110794153.8 | 申请日: | 2021-07-14 |
公开(公告)号: | CN113416558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9-21 |
发明(设计)人: | 刘晨;蒋淑艳;钱乾;刘春光 | 申请(专利权)人: | 山东钢铁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10B39/02 | 分类号: | C10B39/02;B01D47/02;C10B43/00;B01D21/02 |
代理公司: | 北京奥文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534 | 代理人: | 张文 |
地址: | 271104 山***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干熄焦 锅炉 排污 水循环 再利用 装置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干熄焦锅炉排污水循环再利用装置,包括:设置在锅炉排污井与保安水箱之间的增压泵;从保安水箱的出水端引出的第一路水管和第二路水管,第一路水管和第二路水管上分别设置有第一调节阀和第二调节阀;连通于第一路水管的干熄炉水封槽和一次除尘紧急放散阀水封;连通于第二路水管的除尘风机和干熄焦锅炉给水泵,除尘风机和干熄焦锅炉给水泵的下游连通于锅炉排污井;连通在干熄炉水封槽和一次除尘紧急放散阀水封的下游与锅炉排污井之间的沉淀池。本发明的装置将锅炉排污水回收利用在干熄炉水封槽、一次除尘紧急放散阀水封、除尘风机和干熄焦锅炉给水泵上用于冷却,实现了锅炉排污水的综合循环再利用。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干熄焦炼焦装置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干熄焦冷却水循环再利用装置。
背景技术
干熄焦工艺是采用惰性气体将红焦降温冷却生产焦炭的一种熄焦方法,因其在节约能源、改善焦炭质量、吸收红焦热量和保护环境等方面的良好的表现,广泛应用于冶金等各个领域。
在进行干熄焦炼焦作业过程中,需对装入装置的干熄炉水封槽、紧急放散阀水封进行密封和冷却以及对地面除尘站的除尘风机、干熄焦锅炉给水泵进行冷却,以保障干熄焦系统安全稳定地运行。现有技术中,用于密封并冷却干熄炉水封槽、紧急放散阀水封的原水以及用于冷却除尘风机、干熄焦锅炉给水泵的原水,使用后通常将其直接排掉,造成水资源的浪费;同时,干熄焦锅炉运行过程中连排、定排排污水直接排入锅炉排污井而不加再利用,进一步造成水资源浪费。
发明内容
为解决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部分或全部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干熄焦锅炉排污水循环再利用装置,包括:
设置在锅炉排污井与保安水箱之间的增压泵,所述增压泵的进水端通过水管连通于所述锅炉排污井,所述增压泵的出水端通过水管连通于所述保安水箱的进水端;
从所述保安水箱的出水端引出的第一路水管和第二路水管,所述第一路水管上设置有用于调节和控制循环水量的第一调节阀,所述第二路水管上设置有用于调节和控制循环水量的第二调节阀;
连通于所述第一路水管并处于所述第一调节阀下游的干熄炉水封槽和一次除尘紧急放散阀水封;
连通于所述第二路水管并处于所述第二调节阀下游的除尘风机和干熄焦锅炉给水泵,所述除尘风机和所述干熄焦锅炉给水泵的下游通过水管连通于所述锅炉排污井;
通过水管连通在所述干熄炉水封槽和所述一次除尘紧急放散阀水封的下游与所述锅炉排污井之间的沉淀池。
优选地,在上述干熄焦锅炉排污水循环再利用装置中,所述保安水箱是设置在干熄炉四层上的水箱,高于所述干熄炉水封槽、所述一次除尘紧急放散阀水封、所述除尘风机和所述干熄焦锅炉给水泵。
优选地,在上述干熄焦锅炉排污水循环再利用装置中,所述保安水箱内设置有浮球,所述增压泵通过所述浮球与所述保安水箱连锁,所述浮球高度降低时所述增压泵启动,所述浮球高度上升时所述增压泵停机。
优选地,在上述干熄焦锅炉排污水循环再利用装置中,所述保安水箱的底部设置有排污阀。
优选地,在上述干熄焦锅炉排污水循环再利用装置中,所述除尘风机的下游与所述锅炉排污井之间增设有水管,除尘加湿机连通于所述水管。
优选地,在上述干熄焦锅炉排污水循环再利用装置中,所述锅炉排污井设置有原水进水口和外排出水口。
优选地,在上述干熄焦锅炉排污水循环再利用装置中,所述沉淀池为包含一级沉淀结构和二级沉淀结构的两级沉淀池,所述干熄炉水封槽和所述一次除尘紧急放散阀水封的下游连通于沉淀池的一级沉淀结构,沉淀池的二级沉淀结构连通于所述锅炉排污井。
优选地,在上述干熄焦锅炉排污水循环再利用装置中,所述干熄炉水封槽和所述一次除尘紧急放散阀水封并联地连通于所述第一路水管,所述除尘风机和所述干熄焦锅炉给水泵并联地连通于所述第二路水管。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山东钢铁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山东钢铁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794153.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