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便携式紫外线杀毒器在审
申请号: | 202110792507.5 | 申请日: | 2021-07-14 |
公开(公告)号: | CN113546189A | 公开(公告)日: | 2021-10-26 |
发明(设计)人: | 褚恒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合创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61L2/10 | 分类号: | A61L2/10;A61L2/26 |
代理公司: | 北京华际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676 | 代理人: | 王战 |
地址: | 213000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便携式 紫外线 杀毒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便携式紫外线杀毒器,包括杀毒器本体,杀毒器本体顶端开设有凹槽一,凹槽一内壁两侧均开设有,杀毒器本体顶端设有调节组件,调节组件包括翻板,翻板呈椭圆形。本发明通过手动将该翻板进行转动,此时翻板通过卡块进行旋转,两个滚轮均在内部滑动,该滚轮用于降低摩擦力,使转动更加顺滑,当转动完成后,此时将该塞块拔出,从而将该吸盘向墙壁按压,此时将该塞块插入底座,从而通过吸盘与墙壁进行吸附,通过这样的方式,从而使该杀毒器本体便于进行车内携带,且在车内使用时,便于进行安装和固定,相对传统的设备,该设备不仅便于进行携带,且便于在车内使用。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杀毒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便携式紫外线杀毒器。
背景技术
紫外线杀菌消毒是利用适当波长的紫外线能够破坏微生物机体细胞中的DNA(脱氧核糖核酸)或RNA(核糖核酸)的分子结构,造成生长性细胞死亡和(或)再生性细胞死亡,达到杀菌消毒的效果。紫外线消毒技术是基于现代防疫学、医学和光动力学的基础上,利用特殊设计的高效率、高强度和长寿命的UVC波段紫外光照射流水,将水中各种细菌、病毒、寄生虫、水藻以及其他病原体直接杀死。研究表明,紫外线主要是通过对微生物(细菌、病毒、芽孢等病原体)的辐射损伤和破坏核酸的功能使微生物致死,从而达到消毒的目的。紫外线对核酸的作用可导致键和链的断裂、股间交联和形成光化产物等,从而改变了DNA的生物活性,使微生物自身不能复制,这种紫外线损伤也是致死性损伤。紫外线系统的经济学决定于以下因素:设备造价和寿命;电效率;运行中杀菌效果的降低程度;电费等。对于紫外线消毒系统的经济分析尚未做出定论,有很多结论不同的分析报道,有观点认为紫外线杀菌装置电耗大,设备维护费和造价较高。对于大系统,设备投资比臭氧系统高,运行费用与臭氧相仿;但对于纯净水制造的小型系统投资较臭氧装置为低。
传统的紫外线杀毒器体积较大,在人员携带时较为不便,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便携式紫外线杀毒器,专利申请号:202020249950.9,该专利“可以用于电梯按键、卫生间、小车座位、衣鞋柜子、酒店床被、等小环境的智能杀菌消毒,每次人员经过后自动消毒,解决接触感染细菌的问题,全程智能完成,精密红外传感器,可以在有人员在场时候自动关闭,保护人员,杀毒采用紫外线照射原理,可以取代消毒液杀毒”,但该设备在用于车载时,不便于进行放置和固定等,因此现亟需一种便携式紫外线杀毒器。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便携式紫外线杀毒器,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本申请实施例采用下述技术方案:
一种便携式紫外线杀毒器,包括杀毒器本体,所述杀毒器本体顶端开设有凹槽一,所述凹槽一内壁两侧均开设有,所述杀毒器本体顶端设有调节组件,所述调节组件包括翻板,所述翻板呈椭圆形,所述翻板的侧面对称安装有两个滚轮和两个卡块,两个所述滚轮和两个卡块的轴线相互垂直,两个所述滚轮位于内,两个所述卡块相对的两端固定有弹簧,两个所述弹簧相对的两面固定有轴承,所述翻板下端设有吸盘;
所述杀毒器本体内设有滑动组件。
优选的,所述翻板下端固定有底座,所述底座呈椭圆形,所述底座侧壁固定有连接线,所述连接线下端固定有塞块,所述底座侧面设有卡槽,所述塞块位于卡槽内部,所述底座下端设有活塞,所述活塞下端与吸盘上端固定,所述杀毒器本体侧壁开设有凹槽二,所述凹槽二内壁设有卡扣,所述杀毒器本体侧面开设有两个滑槽,两个所述滑槽侧面均开设有卡槽,所述滑动组件包括两个滑块,两个所述滑块均位于滑槽内,两个所述滑块背端固定有挡板,两个所述滑块侧壁均固定有卡块,两个所述卡块均位于卡槽内部。
本申请实施例采用的上述至少一个技术方案能够达到以下有益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合创智能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江苏合创智能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792507.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