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循环水冷却处理系统及控制方法在审
| 申请号: | 202110792076.2 | 申请日: | 2021-07-13 |
| 公开(公告)号: | CN113551481A | 公开(公告)日: | 2021-10-26 |
| 发明(设计)人: | 黄鑫;马昕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首钢国际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F25D31/00 | 分类号: | F25D31/00;F25D17/02;F25D29/00;C02F1/00 |
| 代理公司: | 北京华沛德权律师事务所 11302 | 代理人: | 马苗苗 |
| 地址: | 100043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循环 水冷 处理 系统 控制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循环水冷却处理系统及控制方法,所述循环水冷却处理系统包括:冷却子系统、循环水子系统、第一用户设备组、第二用户设备组及上塔旁滤子系统;所述冷却子系统的出口与所述循环水子系统的进口连接,所述循环水子系统的第一出口与所述第一用户设备组的进口连接,所述循环水子系统的第二出口与所述第二用户设备组的进口连接,所述第一用户设备组的出口与所述冷却子系统的进口连接,所述第二用户组的出口与所述上塔旁滤子系统的进口连接,所述上塔旁滤子系统的出口与所述冷却子系统的进口连接。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多用户水量调节困难、管路复杂及建造成本高的技术问题,实现了降低能耗、提高运行效率及节约建造成本的技术效果。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钢铁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循环水冷却处理系统及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钢铁工业是“高投入、高能耗”行业,节能降耗一直是钢铁企业追求的目标,也是企业实现效益的重要手段,这其中,降低吨钢用水成本是节能降耗的重要瓶颈。传统循环水处理系统由中压循环供水子系统、上塔提升子系统、旁滤子系统、冷却子系统及加药装置组成。其中,中压循环供水子系统利用单一泵组将循环水加压送至链篦机、环冷机等多个冷却水用户,一部分循环回水利用余压进入冷却塔组进行冷却,再回流至循环水池供循环水泵使用;另一部分循环水通过链篦机等敞口设备后泄压,无压回水则先回流至上塔提升水池,再利用上塔提升子系统将水池回水提升至冷却塔冷却,最后回流至循环水池。为了保证循环水水质,设旁滤子系统及加药装置。
但是生产线循环水用户水压要求差别较大,单一供水子系统会产生多用户水量调节困难,直接导致系统运行不稳定;同时,传统循环冷却水处理子系统将上塔提升子系统与旁滤子系统分别设置,造成工艺路线冗长、泵组增多、工艺管道及控制复杂、电耗高等特点,使工程初期投资及运营成本居高不下。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通过提供一种循环水冷却处理系统及控制方法,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多用户水量调节困难、管路复杂及建造成本高的技术问题,实现了降低能耗、提高运行效率及节约建造成本的技术效果。
一方面,本申请通过本申请的一实施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循环水冷却处理系统,包括:
冷却子系统、循环水子系统、第一用户设备组、第二用户设备组及上塔旁滤子系统;
所述冷却子系统的出口与所述循环水子系统的进口连接,以将所述冷却子系统冷却的循环回水流入所述循环水子系统;所述循环水子系统的第一出口与所述第一用户设备组的进口连接,所述循环水子系统的第二出口与所述第二用户设备组的进口连接,以分别供给所述第一用户设备组和所述第二用户设备组不同压力的循环水;所述第一用户设备组的出口与所述冷却子系统的进口连接,以将所述第一用户设备组循环回水流入所述冷却子系统冷却;所述第二用户组的出口与所述上塔旁滤子系统的进口连接,以将所述第二用户设备组循环回水流入所述上塔旁滤子系统过滤除杂;所述上塔旁滤子系统的出口与所述冷却子系统的进口连接,以将过滤除杂后的循环回水流入所述冷却子系统冷却。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循环水子系统包括:循环水池、第一循环供水泵组及第二循环供水泵组;所述第一循环供水泵组和所述第二循环供水泵组的进口均与所述循环水池的出口连接;所述第一循环供水泵组的出口与所述第一用户设备组的进口连接,所述第二循环供水泵组的出口与所述第二用户设备组的进口连接。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循环水池内设有第一液位传感器。
在一实施例中,还包括:加药装置,所述加药装置与所述循环水池的加药口连接。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上塔旁滤子系统包括:上塔提升水池、上塔提升水泵及旁滤过滤器;所述上塔提升水池的进口与所述第二用户设备组的出口连接,所述上塔提升水泵的进口与所述上塔提升水池的出口连接,所述旁滤过滤器的入口与所述上塔提升水泵的出口连接,所述旁滤过滤器的出口与所述冷却子系统的进口连接。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上塔提升水池设有第二液位传感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首钢国际工程技术有限公司,未经北京首钢国际工程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792076.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避免开刀去除双下巴的方法
- 下一篇:非封闭开放场所的到访人流量采集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