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防治菠萝根结线虫病的生物农药有效
申请号: | 202110790160.0 | 申请日: | 2021-07-13 |
公开(公告)号: | CN113455510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7-12 |
发明(设计)人: | 杨祥燕;蔡元保;黄强;谭秦亮;吴密;刘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西壮族自治区亚热带作物研究所(广西亚热带农产品加工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A01N43/40 | 分类号: | A01N43/40;A01N43/90;A01P5/00 |
代理公司: | 北京众达德权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570 | 代理人: | 刘杰 |
地址: | 530001 广*** | 国省代码: | 广西;4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防治 菠萝 线虫病 生物农药 | ||
本发明属于农药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防治菠萝根结线虫病的生物农药。一种防治菠萝根结线虫病的生物农药,其有效成分由氟吡菌酰胺和鱼藤酮或苦参碱二元复配而成。本发明氟吡菌酰胺和鱼藤酮或苦参碱进行复配时,两种有效成分无交互抗性,具有很好的协同增效作用;与单剂相比,本发明的生物农药可以提高对菠萝根结线虫的防治效果,可以减少农药的施用剂量,降低农药残留。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农药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防治菠萝根结线虫病的生物农药。
背景技术
在菠萝的种植过程中,经常会受到线虫的侵害。线虫是一种土传性病原物,其体型微小,借助显微镜才能观察到。线虫大多生活在土壤中,其通过土壤或种子传播,能破坏植物的根系。直接采食根系,可大幅减少植物对营养和水分的吸收,线虫采食植物造成的伤口还会给植物病菌入侵提供便利,间接地传播由其他微生物引起的真菌和细菌病病害。
氟吡菌酰胺,英文名称为fluoyram,是一类新型的苯甲酰胺类药剂,其最初被开发为杀菌剂。不过在许多公开报道中,氟吡菌酰胺对线虫病害也具有较好的防治效果,其杀虫机理是作用于线粒体呼吸电子传递链上的复合体II(即琥珀酸脱氢酶)或琥珀酸辅酶Q还原酶,通过阻断琥珀酸脱氢酶呼吸链中的电子传递来抑制线粒体的呼吸作用进而实现杀虫。
鱼藤酮是一种植物型杀虫剂,具有触杀和胃毒作用,杀虫谱广,在作物上残留时间短,对环境无污染。其进入虫体后通过妨碍呼吸,抑制各氨基酸氧化而使虫体死亡,可有效防治蓟马、蚜虫和线虫等虫害。
苦参碱是从中草药植物苦参的根、植株和果实经乙醇等有机溶剂提取制成的,是生物碱,主要成分有苦参碱、槐果碱和槐定碱等多种生物碱,其中以苦参碱和氧化碱含量最高,对霜霉病、灰霉病和黑星病等多种病害有较好的防治效果。在已有专利中,苦参碱与其他农药复配对线虫具有很好的防治效果。
现有多数杀线虫剂对人畜有较高毒性,且长期使用单一杀线虫剂容易使线虫产生抗药性。随着线虫危害的日益严重,急需开发新型和低毒的杀线虫剂。将不同的农药药剂进行复配是研发新型药剂的有效途径,发明人将氟吡菌酰胺和鱼藤酮或苦参碱进行复配时发现,在一定质量比范围内,两种有效成分会表现出增效作用。
公开于该背景技术部分的信息仅仅旨在增加对本发明的总体背景的理解,而不应当被视为承认或以任何形式暗示该信息构成已为本领域一般技术人员所公知的现有技术。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防治菠萝根结线虫病的生物农药,其两种有效成分进行复配时,在一定质量比范围内表现出增效作用,可以提高对线虫的防治效果,为开发新型杀虫剂提供帮助。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防治菠萝根结线虫病的生物农药,其有效成分由氟吡菌酰胺和鱼藤酮或苦参碱二元复配而成。
作为优选,所述氟吡菌酰胺和鱼藤酮的质量比为1-15:60-1。
作为优选,所述氟吡菌酰胺和苦参碱的质量比为1-10:20-1。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本发明氟吡菌酰胺和鱼藤酮或苦参碱的杀线虫机理不同,与单剂相比,可有效延缓害虫抗药性的产生;且鱼藤酮和苦参碱均为生物农药,对环境无污染,基于此可以降低使用农药对环境造成的压力。
(2)本发明氟吡菌酰胺和鱼藤酮或苦参碱进行复配时,两种有效成分无交互抗性,具有很好的协同增效作用。与单剂相比,本发明的生物农药可以提高对菠萝根结线虫的防治效果,可以减少农药的施用剂量,降低农药残留。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描述,但应当理解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受具体实施方式的限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西壮族自治区亚热带作物研究所(广西亚热带农产品加工研究所),未经广西壮族自治区亚热带作物研究所(广西亚热带农产品加工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790160.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