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带有堆放吊装一体件的带肋叠合板及其堆放吊装方法有效
| 申请号: | 202110788831.X | 申请日: | 2021-07-13 |
| 公开(公告)号: | CN113530052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9-16 |
| 发明(设计)人: | 牟银林;侯和涛;陈骁 | 申请(专利权)人: | 山东大学 |
| 主分类号: | E04B5/17 | 分类号: | E04B5/17;E04B5/23;E04G21/16;B66C1/10 |
| 代理公司: | 北京恩赫律师事务所 11469 | 代理人: | 刘守宪;李善学 |
| 地址: | 250100 ***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带有 堆放 吊装 一体 叠合 及其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带有堆放吊装一体件的带肋叠合板及其堆放吊装方法,属于装配式建筑领域,该带肋叠合板包括混凝土底板、钢肋和混凝土上翼缘;堆放吊装一体件由一对相背设置的C型钢组成,包括腹板、内翼缘和外翼缘,腹板上开设有吊装孔;两个吊装一体件分别位于一个钢肋的两端固定连接;混凝土上翼缘浇筑在钢肋上部,使得混凝土上翼缘与钢肋上部固定连接,并且混凝土上翼缘的顶面与堆放吊装一体件的顶面齐平;混凝土底板浇筑在钢肋和堆放吊装一体件下部,使得混凝土底板与钢肋下部以及堆放吊装一体件下部固定连接。本发明生产工艺简单、成本低廉,堆放吊装操作方便、安全性高、施工速度快。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装配式建筑领域,特别是指一种带有堆放吊装一体件的带肋叠合板及其堆放吊装方法。
背景技术
带肋叠合板是装配式建筑中常用的建筑构件,其一般包括混凝土底板、钢肋和混凝土上翼缘,所述混凝土上翼缘与混凝土底板通过所述钢肋连接成为一个整体。在施工时,需要在现场对带肋叠合板进行堆放和吊装,现有技术中对带肋叠合板的吊装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方法一:以PK预应力混凝土叠合板为例,PK预应力混凝土叠合板简称PK板,是一种典型的带肋叠合板。在对楼板进行铺设时,需要将PK板一块块地吊装至图纸设计位置。中国专利文献CN201610076643中给出的现有PK板的吊装方式:主要包括一剪式吊钩和一端与剪式吊钩上端连接、另一端固定连接有一吊环的吊链,所述剪式吊钩包括两个对称的钩体,所述钩体由悬臂和夹持部组成。但是,上述吊具的体积较大,构造复杂,需要单独加工制作,成本高,对板肋的生产要求高,且吊装速度慢,效率低,不利于推广应用。
方法二:以PK预应力混凝土叠合板为例,中国专利文献CN201710424130给出了一种PK预应力混凝土吊具及采用该吊具的吊装方法。该吊具由伸缩式支撑管和安装在伸缩式支撑管左右两端的两个吊钩组成,吊钩下部有折弯部位,折弯部位可以对准卡入PK板肋孔,通过专用的固定卡片实现固定,防止脱钩。吊装PK板时,塔吊或者吊车的吊钩先通过钢绞线吊装伸缩式支撑管,然后伸缩式支撑管两端的两个吊钩末端的折弯部位卡入PK板肋孔内,最后采用专用的固定卡片固定、起吊。该吊具组成较为复杂,需要单独制作加工,吊装工序繁多,施工效率低,且吊钩固定部位的PK板肋孔需要单独制作加工,生产工艺复杂。
对于带肋叠合板的吊装,除采用上述现有方法一和方法二的吊装方法外,较为普遍的吊装方法是在预制底板上单独预埋吊钩,由于吊钩与肋不在一条受力线上,且底板厚度较薄,吊钩位置容易因为起吊时的扰动,造成吊钩处混凝土破坏或吊钩拔出,无法保证吊装的安全性。
上述三种现有方法,均是叠合板的吊装技术。对于带肋叠合板的堆放,是在底板两端靠近肋处放置垫块,虽然此堆放方式可以避免板肋的受压破坏,但由于底板较薄,堆放会造成底板开裂,为保证堆放质量,还要确保木方表面平整,尺寸一致,且底板上表面木方搁置位置,要平整光滑,这就增加了不必要的生产质量控制环节,增加了生产成本,不利于带肋叠合板的推广应用。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带有堆放吊装一体件的带肋叠合板及其堆放吊装方法,该带肋叠合板生产工艺简单、成本低廉,堆放吊装操作方便、安全性高、施工速度快。
本发明提供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带有堆放吊装一体件的带肋叠合板,所述带肋叠合板包括混凝土底板、钢肋和混凝土上翼缘,其中:
所述堆放吊装一体件包括相背设置的一对C型钢,所述一对C型钢的腹板上开设有吊装孔;
两个堆放吊装一体件分别位于一个钢肋的两端,并且两个堆放吊装一体件分别与所述钢肋的两端固定连接;
所述混凝土上翼缘浇筑在所述钢肋上部,使得所述混凝土上翼缘与所述钢肋上部固定连接,并且所述混凝土上翼缘的顶面与所述堆放吊装一体件的顶面齐平;
所述混凝土底板浇筑在所述钢肋和堆放吊装一体件下部,使得所述混凝土底板与所述钢肋下部以及堆放吊装一体件下部固定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山东大学,未经山东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788831.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防爆电缆及其制备方法
- 下一篇:一种山隧湿砼喷涂设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