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适用于海绵城市建设的高强度透水混凝土及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110788009.3 | 申请日: | 2021-07-13 |
公开(公告)号: | CN113429167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6-24 |
发明(设计)人: | 徐寿会;徐寿松;晏翔;徐兵;晏春杏;任瑞国;徐健;赵维勤;王明霞;王启云 | 申请(专利权)人: | 扬州通惠系统集成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4B28/00 | 分类号: | C04B28/00 |
代理公司: | 南京明杰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2464 | 代理人: | 张文杰 |
地址: | 225800 江苏省扬州市***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适用于 海绵 城市建设 强度 透水 混凝土 制备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适用于海绵城市建设的高强度透水混凝土及制备方法,具体涉及混凝土材料技术领域,包括:水泥、复合纤维、复合补强剂、水、减水剂、速凝早强剂和骨料。本发明的配方中的复合纤维和复合补强剂配合使用,可有效加强混凝土的强度和透水性能;玻璃纤维、玄武岩纤维和聚丙烯纤维配合使用,可进一步加强混凝土内部的结构强度,同时复合纤维在混凝土内部形成纤维网络,可有效加强混凝土的高透水性能,复合补强剂中的纳米二氧化硅、纳米二硼化锆粉和纳米氮化硅配合使用对复合纤维进行改性处理,可有效加强复合纤维的结构强度和自身性能,进而提高混凝土的结构强度和透水性能。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混凝土材料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本发明涉及一种适用于海绵城市建设的高强度透水混凝土及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海绵城市是新一代城市雨洪管理概念,是指城市能够像海绵一样,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雨水带来的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弹性,也可称之为“水弹性城市”。海绵城市建设应遵循生态优先等原则,将自然途径与人工措施相结合,在确保城市排水防涝安全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实现雨水在城市区域的积存、渗透和净化,促进雨水资源的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在海绵城市建设过程中,应统筹自然降水、地表水和地下水的系统性,协调给水、排水等水循环利用各环节,并考虑其复杂性和长期性。透水混凝土在满足强度要求的同时,还需要保持一定的贯通孔隙来满足透水性的要求,因此在配制时除了选择合适的原材料外,还要通过配合比设计和制备工艺以及添加剂来达到保证强度和孔隙率的目的。
现有的混凝土,结构强度不高,透水性不高,容易发生积水,容易发生损坏,使用寿命不长。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一种适用于海绵城市建设的高强度透水混凝土及制备方法。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适用于海绵城市建设的高强度透水混凝土,按照重量百分比计算包括:12.24~12.86%的水泥、4.56~5.14%的复合纤维、3.26~3.84%的复合补强剂、5.45~5.95%的水、0.224~0.246%的减水剂、0.214~0.236%的速凝早强剂,其余为骨料。
进一步的,所述复合纤维按照重量百分比计算包括:25.40~26.60%的玻璃纤维、28.30~28.90%的玄武岩纤维,其余为聚丙烯纤维;所述复合补强剂按照重量百分比计算包括:35.40~36.60%的纳米二氧化硅、27.50~28.10%的纳米二硼化锆粉,其余为纳米氮化硅。
进一步的,按照重量百分比计算包括:12.24%的水泥、4.56%的复合纤维、3.26%的复合补强剂、5.45%的水、0.224%的减水剂、0.214%的速凝早强剂、74.052%的骨料;所述复合纤维按照重量百分比计算包括:25.40%的玻璃纤维、28.30%的玄武岩纤维、46.30%的聚丙烯纤维;所述复合补强剂按照重量百分比计算包括:35.40%的纳米二氧化硅、27.50%的纳米二硼化锆粉、37.10%的纳米氮化硅。
进一步的,按照重量百分比计算包括:12.86%的水泥、5.14%的复合纤维、3.84%的复合补强剂、5.95%的水、0.246%的减水剂、0.236%的速凝早强剂、71.728%的骨料;所述复合纤维按照重量百分比计算包括:26.60%的玻璃纤维、28.90%的玄武岩纤维、44.50%的聚丙烯纤维;所述复合补强剂按照重量百分比计算包括:36.60%的纳米二氧化硅、28.10%的纳米二硼化锆粉、35.30%的纳米氮化硅。
进一步的,按照重量百分比计算包括:12.55%的水泥、4.85%的复合纤维、3.55%的复合补强剂、5.70%的水、0.235%的减水剂、0.225%的速凝早强剂、72.89%的骨料;所述复合纤维按照重量百分比计算包括:26.00%的玻璃纤维、28.60%的玄武岩纤维、45.40%的聚丙烯纤维;所述复合补强剂按照重量百分比计算包括:36.00%的纳米二氧化硅、27.80%的纳米二硼化锆粉、36.20%的纳米氮化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扬州通惠系统集成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扬州通惠系统集成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788009.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抽拉式浮压密封过滤器
- 下一篇:具备空间多方位气动调向机构的手机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