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新型节能空调系统在审
| 申请号: | 202110787047.7 | 申请日: | 2021-07-13 |
| 公开(公告)号: | CN113503585A | 公开(公告)日: | 2021-10-15 |
| 发明(设计)人: | 林海青;余强;高兵;张文政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突破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F24F1/0014 | 分类号: | F24F1/0014;F24F1/0033;F24F1/0063;F24F11/54;F24F11/64;F24F11/65;F24F11/77;F24F13/30;F24F110/10;F24F110/12 |
| 代理公司: | 北京维正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11508 | 代理人: | 赵万凯 |
| 地址: | 100071 北京***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新型 节能 空调 系统 | ||
本申请涉及一种新型节能空调系统,其包括设置于室内用于为主机降温的室内机单元以及设置于室外用于散热的室外机单元,室外机单元与室内机单元通过管路连接。所述室外机单元内有两套散热系统,一套是由风机与蒸发器组成的自然冷散热系统,另一套是由压缩机、冷凝器、节流装置组成的机械冷散热系统,两套系统通过中间换热器联系。本新型节能空调系统可依据室外环境温度变化自适应的分别运行在“自然冷模式”,“混合制冷模式”,“机械冷模式”三种运行模式,模式切换过程中,没有机械阀门的动作,在满足制冷要求的同时,充分利用了自然冷源,提高了空调制冷能效,且满足为室内环境连续制冷的可靠性要求。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制冷设备的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新型节能空调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信息化的不断发展,数据处理的需求也日益增加,数据处理中心机房中高密度的设备会产生大量的热量,如果不及时散热,数据处理中心的设备会因环境温度过高而严重影响工作性能,因此数据处理机房常需要专门的空调系统,使机房内保持适宜的温度。
公告号为CN103344016B的发明专利公开了一种机房节能空调,包括设置于机房内的蒸发器,及设置于机房外的第一冷凝器、第二冷凝器、压缩机、中间换热器。本发明的机房节能空调根据机房内外温度差异灵活地选择“热管换热循环模式”、“压缩机制冷循环模式”或者“热管换热循环与压缩机同时制冷”三种运行模式,通过在三种运行模式之间进行切换,实现在不同外界气温下的节能效果。
针对上述中的相关技术,发明人认为该种机房节能空调存在以下缺陷,热管换热循环与压缩机同时制冷模式下,由于中间换热器温度要低于第一冷凝器的温度,因此更多比例的制冷剂会进入中间换热器换热,导致此模式下的通过自然冷散热方式进行散热的制冷剂比例小,节能效果有待改善;由于此模式下,散热后的制冷剂是经过中间换热器与经过第一冷凝器的混合,压缩机要保证混合后制冷剂状态满足系统设计要求,因此压缩机的制冷调节输出还受第一冷凝器散热条件及散热比例的影响,所以此模式下的压缩机制冷输出调节会存在延迟与较大的波动,系统不容易稳定。
发明内容
为了优化上述专利存在的节能性与稳定性的问题,本申请提供一种新型节能空调系统。
本申请提供的一种新型节能空调系统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新型节能空调系统,其特征包括设置于室内的室内机单元以及设置于室外的室外机单元,室外机单元与室内机单元通过管路相连接。
所述室内机单元包括蒸发器、室内循环风机;
所述室外机单元包括自然冷散热系统、机械冷散热系统、中间换热器;
所述自然冷散热系统包括第一冷凝器和第一循环风机;
所述机械冷散热系统包括压缩机、节流装置、第二冷凝器和第二循环风机;
所述中间换热器为板式换热器、壳管式换热器或等间壁式换热器,中间换热器具有第一入口,第一出口,第二入口,第二出口;
所述室内机单元的蒸发器出口通过连接管路与第一三通入口连通,第一三通的第一出口与所述第一冷凝器入口连通,该第一三通的第二出口与第二三通的第一入口连通,所述第一冷凝器的出口与所述第二三通的第二入口连通,所述第二三通的出口与所述中间换热器的第一入口连通;所述中间换热器的第一出口通过连接管路与所述室内机单元内的蒸发器入口连通;
所述机械冷散热系统内的压缩机的吸气口与所述中间换热器的第二出口连通,所述压缩机的排气口通过管路与第二冷凝器的入口连通,所述第二冷凝器的出口通过管路与所述节流装置的入口连通,所述节流装置的出口通过管路与所述中间换热器的第二入口连通;
所述第一冷凝器的位置高于所述室内机单元;
所述中间换热器的位置高于所述室内机单元;
所述第一冷凝器的位置高于所述中间换热器;
所述室内机单元内的蒸发器入口位于其底部,出口位于其顶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突破智能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北京突破智能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787047.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