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变螺距的空间内啮合锥形双螺杆压缩机转子及压缩机有效
申请号: | 202110786685.7 | 申请日: | 2021-07-12 |
公开(公告)号: | CN113513476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5-20 |
发明(设计)人: | 胡汪锋;何志龙;吴伟烽;邢子文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安交通大学 |
主分类号: | F04C29/00 | 分类号: | F04C29/00;F04C18/107;F04C29/06 |
代理公司: | 西安通大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61200 | 代理人: | 房鑫 |
地址: | 710049 ***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螺距 空间 啮合 锥形 螺杆 压缩机 转子 | ||
一种变螺距的空间内啮合锥形双螺杆压缩机转子及压缩机,双螺杆压缩机转子包括相互啮合的内转子和外转子,内转子型线为空间短幅外摆线的内等距线,外转子型线为空间短幅外摆线的共轭曲线,内外转子的型面分别由内外转子型线以变螺距的方式螺旋扫描而成;随着内外转子的旋转,基元容积由大端向小端方向逐渐减小,被压缩的流体从大端处吸入,从小端处排出。本发明以空间短幅外摆线的内等距线作为转子结构基础型线,使转子能够同时达到变螺距、内啮合以及锥形的要求。内啮合螺杆能够大幅度降低中心距的大小,且无需机壳就可以形成完整的封闭容积,减少了接触线的长度,能够有效减少泄露。本发明具有空间利用率高,结构简单,噪声低,高压比等优点。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压缩机转子设计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变螺距的空间内啮合锥形双螺杆压缩机转子及压缩机。
背景技术
双螺杆压缩机是一种容积式回转压缩机,用于获取高压力气体,在现代工业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它继承了回转机械寿命长、运转可靠、振动小、噪音低、工作平稳以及无喘振现象等诸多优点,同时具有无气阀等易损件、强制吸排气以及加工简单等特点,是空气供应,制冷,余热回收等系统中的核心部件。
目前,为了便于加工,常用的双螺杆压缩机转子啮合关系为外啮合,这导致了转子间较大的中心距与较长的泄漏线长度,从而降低了空间利用率,并增加了泄漏强度,最终导致目前的螺杆转子无法小型化。为了使螺杆压缩机达到小型化、大压比以及低噪声,内啮合双螺杆、锥形螺杆以及变螺距螺杆等方案被提出来。内啮合形式可以缩短转子中心距,避免机壳与转子间的泄露。锥形螺杆采用空间啮合形式,可以使得转子截面积沿轴向连续变化,完成连续的内压缩过程。变螺距螺杆则可以进一步提高压缩比和空间利用率。随着加工技术的进步,使得这些技术在双螺杆压缩机上应用有了可能。目前存在困难的是符合这些技术要求的型线不多,空间啮合的求解也有难度,需要找到一种性能优良且相对简单的型线以同时达到变螺距、内啮合以及锥形的要求。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针对上述现有技术中的问题,提供一种变螺距的空间内啮合锥形双螺杆压缩机转子及压缩机,转子结构能够同时达到变螺距、内啮合以及锥形的要求。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有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变螺距的空间内啮合锥形双螺杆压缩机转子,包括相互啮合的内转子和外转子,内转子型线为空间短幅外摆线的内等距线,外转子型线为空间短幅外摆线的共轭曲线,内外转子的型面分别由内外转子型线以变螺距的方式螺旋扫描而成;随着内外转子的旋转,基元容积由大端向小端方向逐渐减小,被压缩的流体从大端处吸入,从小端处排出。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方案,内转子节圆锥的底面半径R1,圆锥角δ1与外转子节圆锥的底面半径R2,圆锥角δ2之间满足:
式中,Z2为外转子的齿数,Z1为内转子的齿数。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的空间短幅外摆线为半径较小的滚圆锥E1在自转的同时又绕着半径较大的发生圆锥E2做相切公转时,滚圆锥E1底面上一点M的轨迹;所述内转子的齿数Z1等于发生圆锥E2的底面半径Rf与滚圆锥E1的底面半径Rg的比值;内转子型线C1由空间短幅外摆线沿着其内法向方向移动等距距离d得到,所述的等距距离d为内转子节圆锥半径R的n倍。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方案,从坐标系OX1Y1Z1变换到坐标系OX2Y2Z2的变换矩阵为M12,变换矩阵为M12满足: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安交通大学,未经西安交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786685.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