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聚氯乙烯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110785158.4 | 申请日: | 2021-07-12 |
公开(公告)号: | CN115612224A | 公开(公告)日: | 2023-01-17 |
发明(设计)人: | 杨桂生;方永炜;杨刚;姚晨光;邹冲;朱敏 | 申请(专利权)人: | 合肥杰事杰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8L27/06 | 分类号: | C08L27/06;C08L23/06;C08L51/06;C08K3/04 |
代理公司: | 合肥天明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34115 | 代理人: | 张梦媚 |
地址: | 230601 安徽省合***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聚氯乙烯 复合材料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聚氯乙烯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该聚氯乙烯复合材料由聚氯乙烯100‑200份、高密度聚乙烯50‑100份、马来酸酐接枝高密度聚乙烯10‑30份、第一耐候剂5‑15份和第二耐候剂0.5‑1份按照重量份制备而成,其中,所述第一耐候剂为炭黑,所述第二耐候剂为抗氧剂ZKF。该聚氯乙烯复合材料具有优异的耐候性,长期处于高温条件下,仍然能够保持优异的机械性能,同时具有优异的抗静电性能,综合性能优异。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高分子材料复合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聚氯乙烯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聚氯乙烯(PVC)是世界上最早工业化的树脂之一,目前是世界上仅次于PE的第二大树脂品种,占所有树脂用量的29%。PVC具有良好的物理性能和化学性能,并且具有优异的化学稳定性、阻燃性和电绝缘性,因此被广泛用于工业、建筑、农业、日用生活、包装、电力、公用事业等领域。
但聚氯乙烯具有很强的电绝缘性,体积电阻率很高。正因为优异的电绝缘性,PVC制品在生产和使用中会积累静电荷,引起危害与事故。所以,消除PVC的静电、降低电阻率是十分必要的。目前消除PVC静电的方法主要是通过添加抗静电剂来实现的,这已经成为主流方式。
此外,聚氯乙烯的耐候性也是其亟待提高的性能之一。耐候性是指材料因受到阳光照射、温度变化、风吹雨淋等外界条件的影响,而出现的褪色、变色、龟裂、粉化和强度下降等一系列老化的现象,常见的是光照或温度的影响导致材料出现老化的现象,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有必要提供一种聚氯乙烯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该聚氯乙烯复合材料具有优异的耐候性,长期处于高温条件下,仍然能够保持优异的机械性能,同时具有优异的抗静电性能和加工性能,综合性能优异。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聚氯乙烯复合材料,其由聚氯乙烯100-200份、高密度聚乙烯50-100份、马来酸酐接枝高密度聚乙烯10-30份、第一耐候剂5-15份和第二耐候剂0.5-1份按照重量份制备而成,其中,所述第一耐候剂为炭黑,所述第二耐候剂为抗氧剂ZKF。
本发明在聚氯乙烯配方体系中,添加炭黑作为第一耐候剂,一方面与作为第二耐候剂的抗氧剂ZKF配合实现聚氯乙烯复合材料耐侯性的提高;另一方面,炭黑能够降低聚氯乙烯组合物的电阻率,消除聚氯乙烯组合物的静电,改善聚氯乙烯组合物的抗静电能力。此外,在聚氯乙烯配方体系中添加适量的高密度聚氯乙烯一方面调节聚氯乙烯熔融时的粘度,提高加工性能,避免加工的过程中出现断条、模头堵塞、真空口冒料等问题,另一方面可以使第二耐候剂更加均匀的分散在聚氯乙烯中,从而进一步提高聚氯乙烯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抗静电能力和耐候性。
进一步方案,本发明中所述的聚氯乙烯没有特殊的限制,可以采用本领域中任意常规的聚氯乙烯,聚氯乙烯的合成方法主要有悬乳聚合法、乳液聚合法和本体聚合法,由于悬乳聚合法比较常采用,且获得的聚氯乙烯性能好,杂质少,故在本发明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所述聚氯乙烯采用悬乳法生产的聚氯乙烯,其聚合度在650-1000之间。
进一步方案,本发明中所述的高密度聚乙烯的添加主要是用于调整聚氯乙烯熔融时的粘度,同时提高炭黑在聚氯乙烯中的分散性,其选择没有特殊的限制,在本发明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所述高密度聚乙烯在230℃、2.16kg条件下的熔体质量流动速率为30-80g/10min。
进一步方案,本发明中在体系中添加马来酸酐接枝高密度聚乙烯能够增加聚氯乙烯、高密度聚乙烯、炭黑之间的界面结合力,其可以采用本领域中的常规选择,在本发明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所述马来酸酐接枝高密度聚乙烯中,接枝率为5-15%。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合肥杰事杰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合肥杰事杰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785158.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