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于高弹钢带骨架-钢丝绳及胎面对接的免充气轮胎有效
申请号: | 202110783628.3 | 申请日: | 2021-07-12 |
公开(公告)号: | CN113291102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5-31 |
发明(设计)人: | 张邦文;张凤琴;张瑾萱 | 申请(专利权)人: | 张邦文 |
主分类号: | B60C7/00 | 分类号: | B60C7/00;B60C7/08;B60C7/10 |
代理公司: | 太原科卫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14100 | 代理人: | 朱源;曹一杰 |
地址: | 032200 山*** | 国省代码: | 山西;1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基于 高弹钢带 骨架 钢丝绳 对接 充气 轮胎 | ||
本发明涉及免充气轮胎,具体为一种基于高弹钢带骨架‑钢丝绳及胎面对接的免充气轮胎。解决了目前免充气轮胎结构较为笨重且避震效果不佳的技术问题。包括内钢圈、外钢圈和钢丝绳,外钢圈外表面设有轮胎面;外钢圈内表面固定有高弹钢带骨架;内钢圈外表面固定有多个钢丝绳撑杆支架,钢丝绳撑杆支架上转动安装有轴向与内外钢圈轴向平行的钢丝绳槽轮;钢丝绳逐一顺次穿过骨架卡槽及钢丝绳槽轮;钢丝绳环绕内钢圈一周后,固定在钢丝绳头紧固件上。本发明相比现有的充气轮胎,成本可降低百分之五十左右,可防扎防划,胎面破损后可分段更换,杜绝了因爆胎而伤及人身安全的事故发生。高弹钢架结构配合钢丝绳,整体结构轻巧,坚固,抗冲击和避震效果好。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免充气轮胎,具体为一种基于高弹钢带骨架-钢丝绳及胎面对接的免充气轮胎。
背景技术
现阶段,常用的汽车、自行车轮胎多为充气轮胎,这种轮胎使用十分普及,但是这种轮胎如果被尖利物刺破,则需要对轮胎更换并进行修补;倘若是在野外环境下,就难以进行修补。对于一些特殊应用场合,比如野外考察,以及军事用途,最好能够避免轮胎被刺破的情况发生。另外突然发生的爆胎事故也可能对车辆和人员安全造成严重影响。
现有的免充气轮胎技术,如中国专利CN202110078535.0、CN202011549419.4、CN202011336951.8,其公开的技术方案中,虽然能够克服轮胎被扎破的情况发生,但是多采用较笨重的结构件,造成轮胎整体重量较重,且缓冲避震效果不佳。因此非常需要一种结构轻巧且避震效果良好的免充气轮胎。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为解决目前免充气轮胎结构较为笨重且避震效果不佳的技术问题,提供一种基于高弹钢带骨架-钢丝绳及胎面对接的免充气轮胎。
本发明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基于高弹钢带骨架-钢丝绳及胎面对接的免充气轮胎,包括内钢圈、外钢圈和钢丝绳,内外钢圈同轴心布置,外钢圈外表面设有轮胎面;所述外钢圈内表面固定有高弹钢带骨架,所述高弹钢带骨架包括一对内接于外钢圈的正n边形钢架;一对正n边型钢架相互交错180/n度排布;高弹钢带骨架还包括2n个焊接在一对正n边形钢架内侧的圆弧形骨架,一对正n边形钢架每相邻的两个相互交叉的位置之间焊接一个圆弧形骨架且圆弧形骨架的凸面朝向内钢圈;每个圆弧形骨架的凸面中心都固定有骨架卡槽;
所述内钢圈外表面固定有与相邻圆弧形骨架之间的间隔一一对应的2n个高弹钢带支撑架,每个高弹钢带支撑架包括固定在内钢圈外表面的钢丝绳撑杆支架,钢丝绳撑杆支架上转动安装有轴向与内外钢圈轴向平行的钢丝绳槽轮,所述钢丝绳槽轮上环绕其周向开有钢丝绳槽,钢丝绳撑杆支架上在钢丝绳槽轮的顶部还设有压盖;选定一个钢丝绳撑杆支架作为钢丝绳头紧固件;
所述钢丝绳逐一顺次穿过骨架卡槽以及与骨架卡槽相邻的钢丝绳槽轮朝向压盖的一侧,每个骨架卡槽上均通过插销对钢丝绳进行锁定;钢丝绳环绕内钢圈一周,两个端头在钢丝绳头紧固件的钢丝绳槽轮和压盖处交叉后,分别固定在钢丝绳头紧固件上。
所述内钢圈主要是与车轴连接,给钢丝绳撑杆支架提供基座。钢丝绳主要用于张紧后支撑高弹钢带骨架起到承载减震作用。所述高弹钢带骨架包括一对正n边型钢架和圆弧型骨架,一对正n边型钢架还交错一定角度排列,这样的结构能够对路面冲击产生弹力作用,有效减缓胎面受到的冲击力,并将轮胎面受力传递给张紧的钢丝绳,进一步降低外部冲击力。钢丝绳的结构以及布置方式可以有效抵抗外部冲击,且结构轻巧,结实耐用。
高弹钢带支撑架主要用于张紧钢丝绳,高弹钢带支撑架上装有防止钢丝绳脱落的槽轮与压盖,压盖的作用是为防止钢丝绳滑出槽轮,
钢丝绳头紧固件的作用是用于紧固钢丝绳,并调节轮胎软硬度。
进一步的,所述外钢圈包括至少一条高弹钢带,高弹钢带外表面固定有多个橡胶榫;所述轮胎面由多段橡胶胎面对接而成,每段橡胶胎面相邻的两侧布置有对接插孔,橡胶胎面下方开有与橡胶榫相对应的卯眼;橡胶胎面和外钢圈之间通过上述榫卯结构实现连接,相邻橡胶胎面间通过对接插孔的插接以及胶粘实现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张邦文,未经张邦文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783628.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