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热流控制试验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110781944.7 | 申请日: | 2021-07-12 |
公开(公告)号: | CN113237785B | 公开(公告)日: | 2021-10-22 |
发明(设计)人: | 郑瑶;王彬文;秦强;李军鹏;张宁;张顺利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飞机强度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G01N3/60 | 分类号: | G01N3/60;G01N25/00;B64F5/60;G05D23/00 |
代理公司: | 北京航信高科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526 | 代理人: | 高原 |
地址: | 710065 陕***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热流 控制 试验 方法 | ||
1.一种热流控制试验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步骤一、获取历史热流控制试验中烧蚀材料试验件的温度数据;
步骤二、根据所述温度数据选取热流计布置点,具体包括:
S201、将热流载荷加载区域平均划分为多个温区;
S202、在每个温区中均匀选取多个工作点,并根据历史热流控制试验中烧蚀材料试验件的温度数据获取每个工作点的温度;
S203、计算各个工作点与该工作点所在的温区中其他工作点之间的温度差值ΔT;
S204、计算各个工作点与该工作点所在的温区中其他工作点之间的温度的总差值∑ΔT;
S205、将各个温区中温度的总差值∑ΔT最小的工作点作为对应温区的热流计布置点;
步骤三、获取热流控制试验的备用命令值,具体包括:
S301、制作与烧蚀材料试验件外形相同的烧蚀材料模拟件;
S302、按照步骤二的方式在所述烧蚀材料模拟件上选取热流计布置点,并在各个布置点安装热流计;
S303、为所述烧蚀材料模拟件的每个温区配置对应的加热器;
S304、通过控制器控制各个加热器对所述烧蚀材料模拟件施加对应的热流载荷,记录各个温区的控制输出值作为备用命令值;
步骤四、进行热流控制试验,具体包括:
S401、按照步骤二的方式在烧蚀材料试验件上选取热流计布置点,并在各个布置点安装热流计;
S402、为所述烧蚀材料试验件的每个温区配置对应的加热器;
S403、通过控制器控制各个加热器对所述烧蚀材料试验件施加对应的热流载荷,所述控制器实时接收并判断热流计的反馈值是否有效;
若是,则所述控制器根据接收的热流计的反馈值进行闭环控制;
若否,则所述控制器切换到所述备用命令值进行开环控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流控制试验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烧蚀材料试验件以及所述烧蚀材料模拟件包括金属材料制件以及非金属材料制件。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热流控制试验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烧蚀材料试验件以及所述烧蚀材料模拟件均呈圆筒形。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热流控制试验方法,其特征在于,S201中,所述将热流载荷加载区域平均划分为多个温区包括:
将热流载荷加载区域平均划分为4个温区,分别为第一温区、第二温区、第三温区以及第四温区;
S202中,所述在每个温区中均匀选取多个工作点,并根据历史热流控制试验中烧蚀材料试验件的温度数据获取每个工作点的温度包括:
在每个温区中均匀选取10个工作点,并根据历史热流控制试验中烧蚀材料试验件的温度数据获取每个工作点的温度。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热流控制试验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三以及步骤四中所使用的热流计、加热器以及控制器均为相同设备。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热流控制试验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三以及步骤四中,通过在所述烧蚀材料模拟件以及所述烧蚀材料试验件的热流计布置点设置连接耳片,将热流计可拆卸安装在对应的布置点。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热流控制试验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三以及步骤四中的加热器在使用之前进行输出功率标定,保证相同控制信号下各个加热器的输出功率一致。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热流控制试验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器包括多个石英灯管,每个所述石英灯管与所述烧蚀材料模拟件以及所述烧蚀材料试验件之间的距离均相等。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飞机强度研究所,未经中国飞机强度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781944.7/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