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耐高温耐承压的石油钻采用封隔器有效
申请号: | 202110781620.3 | 申请日: | 2021-07-12 |
公开(公告)号: | CN113236178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9-17 |
发明(设计)人: | 刘素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山东柏源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21B33/128 | 分类号: | E21B33/128;E21B33/12;C08L27/12;C08K3/04;C08K3/34;C08K13/0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57081 山东省东营市东***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耐高温 耐承压 石油 采用 封隔器 | ||
本发明公开一种耐高温耐承压的石油钻采用封隔器,涉及石油开采技术领域,包括第一组装管,所述第一组装管的下端固定连接有胶筒,所述胶筒的下端固定连接有第二组装管,所述第二组装管的下端滑动连接有第三组装管,所述第一组装管的上端滑动连接有施压管,所述施压管的底端安装有承压变形构件,所述承压变形构件依次贯穿第一组装管和胶筒并延伸至第二组装管的内部,且承压变形构件的外侧安装有若干个抵在胶筒内壁一侧的支撑环。本发明在第一组装管的外侧套设有防护套,防护套具有良好的防刮和耐热能力,承压变形构件与胶筒之间设置有支撑环,支撑环具有可变形能力,从而可以更加贴合胶筒,从而可以提高胶筒的密封性。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石油开采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耐高温耐承压的石油钻采用封隔器。
背景技术
封隔器指连接于井下管柱之上,用于封隔油管与油气井套管或裸眼井壁环形空间的井下工具,在下到设计深度后,封隔器会通过液压驱动等方式使封隔器上的封隔件发生膨胀,从而起到封隔的作用,并且在膨胀后,封隔器自身通过摩擦力与井壁进行固定,从而对自身进行限位。
经检索,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单向卡瓦双向承压的耐高温高压油管封隔器(公开号:CN104389548B),该专利包括与油管相连接的上接头和下接头,在上接头和下接头之间螺纹连接有中心管;在上接头、下接头和中心管的中部设置有相互连通的空腔;在中心管的外侧上端从上至下依次设置有上保护块、上锥体、上胶筒、中胶筒、下胶筒、下锥体、下保护块;在中心管的外侧中部设置有下保护块连接座和上外套,在中心管的外侧下部设置有卡瓦座和下外套。
现有的封隔器在使用时,若使用环境的温度较高,则会导致封隔器自身受到损伤,并且在使用时,封隔器需要与使用环境进行锚固,以提高其自身的稳定性。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耐高温耐承压的石油钻采用封隔器,解决以下技术问题:
(1)如何避免封隔器在使用时,其外侧被工作环境造成损伤;
(2)如何提高封隔器在使用时与工作环境之间的稳定性。
本发明的目的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耐高温耐承压的石油钻采用封隔器,包括第一组装管,所述第一组装管的下端固定连接有胶筒,所述胶筒的下端固定连接有第二组装管,所述第二组装管的下端滑动连接有第三组装管,所述第一组装管的上端滑动连接有施压管,所述施压管的底端安装有承压变形构件,所述承压变形构件依次贯穿第一组装管和胶筒并延伸至第二组装管的内部,所述承压变形构件的底部与第三组装管之间固定连接有复位弹簧,且承压变形构件的外侧安装有若干个抵在胶筒内壁一侧的支撑环,所述第二组装管与第三组装管之间安装有锚固器。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施压管包括与第一组装管滑动连接的外滑动管,所述外滑动管的底端竖向滑动连接有内滑动管,所述内滑动管的上表面开设有内球座,且内滑动管的上表面均朝向内球座倾斜。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施压管的侧面固定连接有两组对称分布的卡块,所述第一组装管的内部固定连接有内限位环,所述内限位环套设在内限位环的外侧,且内限位环的内部开设有两组对称分布的通道,通道的直径大于卡块的直径,通道用于通过卡块,从而方便滑动施压管。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第二组装管的内壁固定连接有内环板,所述承压变形构件的外侧固定连接有套设在内环板外侧的侧环板,从而方便推动第二组装管进行移动。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支撑环包括若干组与承压变形构件粘附连接的弹性体,每组弹性体的侧面均粘附连接有内滑板,相邻所述内滑板的侧面之间均滑动连接有撑板。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撑板和内滑板的两端均设置有限位构件,用于防止撑板与内滑板发生分离。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每组弹性体的数量相同且均为3-5个。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山东柏源技术有限公司,未经山东柏源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781620.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