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燃煤供热机组热电解耦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110779745.2 | 申请日: | 2021-07-09 |
公开(公告)号: | CN113464223A | 公开(公告)日: | 2021-10-01 |
发明(设计)人: | 陈增辉;康剑南;贾勇;屈广顺;郝雨光;李帅;王凤良;李立波;刘磊;马魁元 | 申请(专利权)人: | 大唐东北电力试验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01K11/02 | 分类号: | F01K11/02;F01K13/00;F01K13/02;F01K21/00;F01D15/10 |
代理公司: | 北京中南长风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674 | 代理人: | 穆丽红 |
地址: | 130102 吉林省长*** | 国省代码: | 吉林;2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燃煤 供热 机组 电解 方法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燃煤供热机组热电解耦方法,该方法采用切除低压缸供热与减压减温供热结合的方式对燃煤供热机组进行热电解耦,以满足对外供热和供电的需要,降低机组供热期煤耗。本发明在节能降耗的同时,适应电网调度的需要实现机组的深度调峰,从而实现热电解耦的目的。改变燃煤供热机组传统的以热定电运行方式,实现热电解耦,在满足对外供热和供电的需要的同时,降低了机组供热期煤耗,提高了燃煤供热机组的运行灵活性和经济性。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燃煤供热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燃煤供热机组热电解耦方法。
背景技术
近年来,在我国北方地区,由于大量可再生能源发电(风力发电、太阳能发电和生物质发电等)机组的投用和区域工业用电负荷增长较为缓慢,特别是在每年冬季供暖期内,为了确保城区供暖供热的需要,燃煤热电厂一直按照的“以热定电”模式运行,致使很多可再生能源发电上网受到了限制。
火电机组进行灵活性改造,适应电网调峰运行已是大势所趋。因此,需要进行供热期灵活性综合升级技术改造,实现机组深度调峰,并保证对外供热,可以改变燃煤供热机组传统的“以热定电”运行方式,实现“热电解耦”,同时满足对外供热和供电的需要,提高燃煤供热机组的灵活性。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燃煤供热机组热电解耦方法,在节能降耗的同时,适应电网调度的需要实现机组的深度调峰,从而实现“热电解耦”的目的。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燃煤供热机组热电解耦方法,采用切除低压缸供热与减压减温供热结合的方式对燃煤供热机组进行热电解耦,以满足对外供热和供电的需要,降低机组供热期煤耗。
进一步地,所述热电解耦方法包括:
更换高旁调节阀前电动隔断阀,在低压缸切除状态下进一步提高机组的供热能力时,投入高低旁减温减压联合供热系统,增加抽汽作为供热抽汽的补充汽源。
进一步地,所述热电解耦方法还包括:
在低旁管道至凝汽器前加装电动阀门,并低压旁路调节阀阀后低压旁路管道上接引一根抽汽管道至供热抽汽管道及热网加热器进汽支管道;
在供热抽汽管道母管上加装三偏心硬质密封蝶阀,避免再热蒸汽进入凝汽器或中压缸;
在两个相邻机组供热管道之间加装联通管道,并加装电动阀门,实现双机供暖互联。
进一步地,所述热电解耦方法还包括:
将中排供热蝶阀更换,包括阀体和执行机构,中排供热蝶阀加装进汽旁路,旁路管道上加装调节阀和流量装置,切缸时用于精确控制低压缸进汽流量。
进一步地,所述热电解耦方法还包括:
采用加强型末级、次末级动叶片,在叶片出汽边进行喷涂加强处理,提高叶片抗水蚀冲刷性能。
进一步地,所述热电解耦方法还包括:
设置低压缸冷却系统,低压缸冷却系统中设有电动调节阀、关断阀和流量测量装置,通过低压缸冷却系统带走低压转子旋转鼓风产生的热量。
进一步地,所述热电解耦方法还包括:
低压缸喷水系统采用不锈钢产品,保证低压缸喷水系统稳定运行;喷头采用雾化喷头,保证喷水减温效果,优化雾化喷头的喷水角度,减少减温水回流导致汽轮机叶片水蚀;低压缸喷水系统采用双路喷水系统,分阶段进行投用,并通过气动调节阀实现对喷水量的有效控制。
进一步地,所述热电解耦方法还包括:
设置监视测点监视低压缸通流部分运行状态,所述监视测点包括:低压缸末级、次末级动叶出口温度测点;低压缸进汽压力测点和温度测点;
压力测点采用绝压变送器;抽汽压力和低压缸排汽压力变送器采用高精度绝压变送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大唐东北电力试验研究院有限公司,未经大唐东北电力试验研究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779745.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紫外光固化捕尘胶及其制备方法
- 下一篇:一种污泥协同渣土制备活性掺合料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