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适用构建底孔型鱼道景观跌水堰结构在审
申请号: | 202110779610.6 | 申请日: | 2021-07-09 |
公开(公告)号: | CN113463582A | 公开(公告)日: | 2021-10-01 |
发明(设计)人: | 黄森军;魏俊;叶更强;郑亨;张博;邱辉;赵进勇;孙健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电建集团华东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2B8/08 | 分类号: | E02B8/08;E03F5/10;E02D29/02;E02B8/04;E02B8/06;E02B7/16 |
代理公司: | 杭州九洲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3101 | 代理人: | 韩小燕 |
地址: | 310014 浙***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适用 构建 底孔 鱼道 景观 跌水 结构 | ||
本发明涉及一种适用构建底孔型鱼道景观跌水堰结构。本发明适用于水生态治理技术领域。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为一种适用构建底孔型鱼道景观跌水堰结构,其特征在于:具有沿水流方向依次设置的堰体、消力池和流态营造区,其中堰体的下游侧为多级跌水,堰体内设有连通其上、下游的底孔型鱼道并配有闸门,流态营造区底部错落布置有若干散石。所述多级跌水的跌坎高度介于20~40cm之间。所述多级跌水表面嵌有能形成滚水过流效果的若干河卵石。所述消力池蓄水深度大于等于50cm。所述散石最小散石粒径根据最大过流流速确定且大于等于40cm,散石采用错缝布置,构造高低流速交替的自然流态。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适用构建底孔型鱼道景观跌水堰结构。适用于水生态治理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溢流堰是广泛不至于河流的挡水过流结构,用以满足保护河床、农田灌溉、城区段景观水面等要求。传统溢流堰主要承担灌溉任务,过流面基本为圆弧式或斜坡式,溢流面较光滑且坡度较大,底孔功能主要是冲沙,功能较单一。
河流是鱼类、微生物等的重要栖息地,为生物提供生长、活动和繁殖的空间,具有生态多维连通的特性。因此,从生态学角度而言,传统溢流堰隔断了河流纵向连续性,无法满足鱼类及底栖生物洄游、上溯要求,从而影响生态系统稳定性。
随着生态水利的发展,溢流堰逐渐向生态化、景观化过渡,出现了景观跌水堰。部分景观跌水堰结合鱼道理论,通过减小过流面坡度、在过流面设置蓄水池等措施满足过鱼要求,但对于跳跃能力较弱的鱼类及底栖生物,无法适用;对于落差较大的区域,为满足鱼道要求,堰体延伸长度较大,一方面无法满足鱼类上溯能力,另一方面经济性较差;而大部分景观跌水堰以观赏性为主,无法满足过鱼要求。因此,研发新型溢流堰结构,既能保证传统水利功能,又能满足生态景观要求,保障鱼类及底栖生物上溯通道,实现河流纵向连通性,具有重要的工程及科学意义。
中国专利CN 108797525 A公布了一种生态景观堰坝及其构建方法,所述生态景观堰坝包括堰坝和各级跌水,所述堰坝为挡水建筑物,在堰坝下游紧邻堰坝设置“之”字形多级串联式跌水,以形成落差变化的多级人工瀑布,堰坝和第一级跌水之间、各级跌水之间分别设置跌水塘用以消能,同时利用串联的多级跌水,布置鱼道,或直接形成鱼梯,作为生物洄游通道;各级跌水塘兼作景观水池;另外,对枯水期不溢流的堰坝,在堰坝中部设置生态流量泄流孔,兼作过鱼孔。本发明解决了鱼类等洄游生物的过坝及堰坝下游局部断流的问题,有利于保护河流的生物多样性,提高了堰坝的平、立面景观效果及整体景观层次,使堰坝兼具便民、亲水功能,具有较好的社会经济综合效益。
中国专利CN106417136A公布了一种具有季节性河流水质改善功能的景观跌水结构,包括构筑在河道跌水处的C字形围堰,C字形围堰的顶部与河道的洪水位线平齐,其底部低于河道的旱季枯水位线以下5~10cm,其内侧设有下降坡度为15°至45°的阶梯,阶梯的中部高度上设有数个第一出水口,阶梯的下部向内延伸出一台阶状的弧形矮堰,弧形矮堰上设有数个第二出水口,弧形矮堰的顶部高出C字形围堰的底部0.5~1.0m,弧形矮堰与阶梯在C字形围堰的中间区域合围成一池塘,池塘中种植有挺水植物,池塘的底部铺置有人工湿地填料基质。本发明能灵活适应水流量的周期性和季节性的波动,使人工湿地适宜布置于河道中,节约了土地;减少泵站设施及电能消耗,能应对河道的不同水位且使水质得到净化改善。
综上所述,现有景观跌水堰以考虑景观性需求为主,其中部分考虑堰面过鱼要求,但仍无法满足跳跃能力较弱的鱼类以及底栖生物的上溯要求。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上述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适用构建底孔型鱼道景观跌水堰结构。
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适用构建底孔型鱼道景观跌水堰结构,其特征在于:具有沿水流方向依次设置的堰体、消力池和流态营造区,其中堰体的下游侧为多级跌水,堰体内设有连通其上、下游的底孔型鱼道并配有闸门,流态营造区底部错落布置有若干散石。
所述多级跌水的跌坎高度介于20~40cm之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电建集团华东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未经中国电建集团华东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779610.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车辆类别识别方法及系统
- 下一篇:一种输电线路自动控制除冰机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