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替牙期上颌活动式矫治器及其制作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110779514.1 | 申请日: | 2021-07-09 |
公开(公告)号: | CN113349960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9-07 |
发明(设计)人: | 徐璐璐;王振宁;王宇琛;王婧;王辰;高忠杰;吴婷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 |
主分类号: | A61C7/28 | 分类号: | A61C7/28;A61C7/08;A61C7/10 |
代理公司: | 北京尚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322 | 代理人: | 赵永丽;鲁兵 |
地址: | 100853***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替牙期 上颌 活动 矫治 及其 制作方法 | ||
本发明提供一种替牙期上颌活动式矫治器及其制作方法,属于医疗器械技术领域,该活动式矫治器包括固位件、扭转施力件和扩弓施力件,扩弓施力件设置在固位件的左基托部和右基托部之间并连接左基托部和右基托部;扭转施力件为对扭转牙施加同一方向力矩以使扭转牙转正的一对施力力偶,包括拉力型施力件和推力型施力件。该活动式矫治器将扩弓矫治和扭转牙正畸矫治结合在一起,在扩弓的同时将扭转牙转正,克服现有矫治方案矫治时间长而错过了替牙期纠正扭转牙的最佳时期及易对患者牙齿造成损伤等缺陷。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医疗器械技术领域,涉及口腔医学领域使用的活动式矫治器,具体涉及替牙期上颌活动式矫治器及其制作方法。
背景技术
在口腔正畸科的临床工作中,儿童错牙合畸形是替牙期儿童由于乳牙早失或乳牙滞留,在萌出的前牙出现扭转的现象,如不及时纠正,这类错牙合畸形除了影响患儿美观之外,可能会发生咬合创伤(由于扭转牙对颌的牙齿没有建立良好的咬合关系所致),同时影响正常的前牙切割功能;甚至萌出的邻牙会占用扭转牙的间隙,造成牙列拥挤的情况,加重的了恒压期正畸矫治的难度,对于可以采用非拔牙矫治的病例,最终需要采用拔牙矫治才能解决牙列拥挤的问题。
牙列拥挤的错牙合畸形患者,多因牙量和骨量的不协调造成的,尤其是上下颌牙弓出现不同程度的牙弓狭窄,双牙弓狭窄也比较常见。临床上通常采用拔牙矫治获得间隙解决牙列拥挤,但对于轻度的牙列拥挤,可以通过扩弓来获得少量间隙排齐整平牙列。上颌扩弓可以有效扩大牙弓,使牙冠宽度增加量大于牙冠颊向倾斜,从而增加牙弓周长,缓解牙列拥挤度与牙弓狭窄的问题。对于生长发育期的儿童,通过施以横向的矫形力,可以打开腭中缝,随着腭中缝的扩宽,其间会有新骨形成,通过骨沉积的方式使上颌骨增宽,提供足够的骨量将上下颌牙齿排列整齐。
目前,对于替牙期扭转前牙的矫治,非正畸专业医师建议全部替换牙后行全口固定矫治,但这种治疗方案错过了刺激上颌骨发育的早期矫治时机,也造成了因上颌牙弓狭窄出现上颌牙列重度拥挤的问题,不仅增加了拔牙矫治概率,严重者需患者成年后行正畸联合手术治疗纠正面型美观和牙齿咬合的问题。也有儿科医师对儿童替牙期上前牙扭转伴上牙弓狭窄患者,提出分别治疗的方案,即先进行扩弓,再进行扭转牙的矫治,这种矫治方案延长了矫治时间,因为邻牙的萌出占据了扭转牙的位置,可能错过了替牙期纠正扭转牙的最佳时期,加重了牙列拥挤,给扭转牙后续的矫治增加了难度。
针对替牙期前牙萌出扭转的情况,目前正畸临床上也会采用“2×4”矫治技术,参见图1,即两个第一恒磨牙粘结带环或颊面管10,四个切牙粘结固位托槽20(固位托槽采用直丝弓托槽),并采用镍钛圆丝作为矫治弓丝30,矫治弓丝的两端固定在带环或颊面管10上,中部嵌入固位托槽20内固定。该矫治技术为固定式矫治器,可用来解除前牙拥挤及个别牙扭转。采用该矫治方法,对患者口腔卫生要求高,易造成口腔溃疡,且矫治弓丝30对多颗前牙施力,不可避免对这些牙齿造成影响或损伤;尤其对于刚刚替换的牙齿根尖孔未完全闭合,矫治弓丝易对扭转牙施加力量过大,患儿需要承受出现根尖吸收、牙齿松动等矫治风险。
发明内容
为了将替牙期出现扭转的前牙扭正,为扭转牙的邻牙正常萌出或为替牙期的固定矫治简化疗程,同时解除牙列拥挤与牙弓狭窄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替牙期上颌活动式矫治器。
上述目的是由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一种替牙期上颌活动式矫治器,该矫治器包括固位件、扭转施力件和扩弓施力件,其中:
所述固位件用于将两侧牙齿连接在一起以形成组牙支抗,包括覆盖上颚部及牙列腭侧的基托、覆盖两侧牙列咬合面的牙合垫、包裹前牙唇侧牙冠的双曲唇弓(15) 以及卡设在两侧牙齿上的多个固位卡环(16),所述基托包括左基托部和右基托部,所述牙合垫包括左牙合垫和右牙合垫,左牙合垫与左基托部一体成型,右牙合垫与右基托部一体成型,所述双曲唇弓(15)的两弯曲端分别固定埋设于左基托部和右基托部中,各固位卡环(16)分别固定于基托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未经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779514.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