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于串联式六维力传感器的机器人实验平台与操作方法在审
| 申请号: | 202110779012.9 | 申请日: | 2021-07-09 |
| 公开(公告)号: | CN113478507A | 公开(公告)日: | 2021-10-08 |
| 发明(设计)人: | 张代林;高卿光;张万鹏;姚磊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中科技大学 |
| 主分类号: | B25J13/08 | 分类号: | B25J13/08;B25J9/00 |
| 代理公司: | 武汉江楚智汇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2228 | 代理人: | 邓寅杰 |
| 地址: | 430070 湖北***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基于 串联式 六维力 传感器 机器人 实验 平台 操作方法 | ||
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串联式六维力传感器的机器人实验平台与操作方法,包括有一个固定的水平的实验平台,并在实验平台的下方安装可调整底座,同时在实验平台的上方设有安装面板以便安装机器人以及其他附件,其特征在于,所示的实验平台表面安装有机器人底座,机器人底座上安装有机器人手臂,机器人手臂的安装有TCP圆盘用于连接法兰,并通过法兰安装有一个六维力传感器。以及这种平台的使用方法。该发明解决了目前实验操作平台冗杂且难以适应不同装配场景的问题。该发明可大大的提高机器人的工作效率,完成复杂的工作任务,大大的提高了机器人的装配精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机器人人机交互以及柔顺控制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基于串联式六维力传感器的机器人实验平台与操作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机器人操作实验平台种类冗杂,在不同的任务场景中,需要不断的更换操作实验平台以适应不同法人工作任务。同时,随着工业机器人智能化水平不断提高,基于力传感的人机协作也成为研究热点。其中,面向人机协作的机器人牵引式示教,由于其互动友好的特点,对未来的机器人示教技术发展具有革命性意义。
人-机-环境物理交互是人-机-环境自然交互中的一种重要方法,其有助于人和机器人在同一环境下协同完成同一工作,从而充分发挥两者优势,实现两者优势互补。同时,人-机-环境物理交互可以将人所掌握的操作技能传授给机器人,从而使机器人在非专业人士的引导下学得一项或多项工作的操作技能。在开展接触任务的人-机-环境物理交互过程中,机器人需要基于人的行为意图和机器人与外部环境之间的接触状态进行决策。人的行为意图可通过感知人手施加于安装在机器人末端的牵引力间接获取,而接触状态可通过感知机器人与外部环境之间的接触力间接获取。然而,受限于腕式力传感器难以实现牵引力和接触力的解耦感知,现有方法主要基于牵引力和接触力的合力开展接触任务的人-机-环境物理交互。这使机器人难以区分人的行为意图和接触状态,进而致使机器人难以同时准确掌控与外部环境的接触状态和准确顺从人的行为意图。
因而,造成的结果是现有人-机-环境物理交互方法仅适用于接触状态无需精确控制的接触任务,而不适用于接触状态要求精确可控的接触任务。在此类情况下,因人体无法感知机器人末端与环境之间接触力,致使基于牵引力和接触力的合力的人-机-环境物理交互方法较易因误操作造成环境和机器人的损伤,也无法顺利完成接触任务。
此外,采用传统模式的人-机-环境物理交互也不具备自主学习功能,基于现有方法开展接触任务的人-机-环境物理交互时,机器人获取的任务示范样本中的状态信息与机器人自主执行任务过程所经历的状态不满足独立同分布假设,故而机器人难以学得有效的接触任务策略。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串联式六维力传感器的模块化机器人操作实验平台以及该平台的使用方法。该发明解决了目前实验操作平台冗杂且难以适应不同装配场景的问题。该发明可大大的提高机器人的工作效率,完成复杂的工作任务,大大的提高了机器人的装配精度。
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基于串联式六维力传感器的机器人实验平台,包括有一个固定的水平的实验平台,并在实验平台的下方安装可调整底座,同时在实验平台的上方设有安装面板以便安装机器人以及其他附件,其特征在于,所示的实验平台表面安装有机器人底座,机器人底座上安装有机器人手臂,机器人手臂的末端安装有TCP圆盘用于连接法兰,并通过法兰安装有一个六维力传感器;
所述的实验平台上还设置有一个可以拆卸的固定装夹装置,用于实现不同零件的夹紧安装;所述实验平台的上的安装面板上设置有深度相机,用于对信息进行采集;
所述的六维力传感器为一个截面为梯形的柱状结构,其周围一圈为牵引力传感器,其底部为接触力传感器,其顶部设置有法兰盘用于与机器人手臂上的 TCP圆盘进行连接。
优选的,所述的六维力传感器内部设置有中心立柱,中心立柱的顶端直接跟法兰盘连接用于安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中科技大学,未经华中科技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779012.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拉线绑扎丝制作装置
- 下一篇:一种母粒间接冷却装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