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圆形竖井混凝土底板钢筋支架体系及施工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110778454.1 | 申请日: | 2021-07-09 |
公开(公告)号: | CN113550493A | 公开(公告)日: | 2021-10-26 |
发明(设计)人: | 黄周琰;张哲彬;印成玺;曹俊逸;李煜峰;邹峰;李吉勇;顾欢;蔡素素;郑憧;陈志强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市基础工程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4C5/06 | 分类号: | E04C5/06;E04C5/16;E04B1/00 |
代理公司: | 上海申汇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31001 | 代理人: | 翁若莹;王晶 |
地址: | 200433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圆形 竖井 混凝土 底板 钢筋 支架 体系 施工 方法 | ||
1.一种圆形竖井混凝土底板钢筋支架体系,其特征在于:该钢筋支架体系包括内环和外环两种单元标准模块;多个外环单元标准模块围成一个圆形钢筋支架,圆形钢筋支架内布置由多个内环单元标准模块组成的内环钢筋支架,所述内环单元标准模块对应布置形式为正交的钢筋网片;所述外环单元标准模块对应布置形式为径向与环向的钢筋网片。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圆形竖井混凝土底板钢筋支架体系,其特征在于:所述内环单元标准模块和外环单元标准模块均由水平受力杆、竖向受力杆、水平连接杆、稳定连接杆和可调底座组成;所述钢筋网片从下往上第一排钢筋搁置于水平受力杆上,水平受力杆与其正交布置;所述竖向受力杆布置于水平受力杆下,上部与水平受力杆连接,下部与可调底座连接,竖向受力杆用于受力传递,将上部水平受力杆的荷载传递至下部可调底座;所述水平连接杆与水平受力杆正交连接,水平连接杆将多道水平受力杆连接成整体,形成单元标准模块;所述稳定连接杆与多道竖向受力杆连接形成整体,稳定连接杆的设置保证单元标准模块的稳定性要求;所述可调底托包括预埋底座和调节件,预埋底座安装在底板垫层内,用于单元标准模块的安装定位和将竖向受力杆的荷载传递到地基,调节件用于调节单元模块的水平,保证安装精度。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圆形竖井混凝土底板钢筋支架体系,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内环单元标准模块中的水平受力杆布置为一组平行设置的杆件,所述外环单元水平受力杆布置为一组呈放射状设置的杆件,其放射方向虚拟连线交汇于圆形底板的圆心,水平受力杆用于直接承受钢筋重量和施工荷载。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圆形竖井混凝土底板钢筋支架体系,其特征在于:所述内环单元标准模块和外环单元标准模块均为预制,所述内环单元标准模块依据水平间距划分,所述外环单元标准模块依据圆形混凝土底板的圆心角度划分;且所述内环单元标准模块和外环单元标准模块的划分均满足吊装安装能力要求;所述圆形竖井混凝土底板钢筋支架体系整体通过额外的水平连接杆连接成最终受力整体。
5.一种权利要求1-4任一所述的圆形竖井混凝土底板钢筋支架体系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其步骤如下:
步骤一,基坑开挖到底板施工设计标高后,首先铺设一层碎石垫层,采用钢筋支架体系中的预埋底座插入土中作为标高控制桩,同时做为钢筋支架体系的位置定位控制点;
步骤二,在碎石垫层上浇注素混凝土垫层,并一同浇注混凝土垫梁,垫梁高度同底板钢筋迎土面钢筋混凝土保护层厚度;垫梁宽度、位置和形状依据其他条件确定;
步骤三,在垫梁上分区域铺设圆形混凝土底板下层钢筋网片,同步安装钢筋支架体系的单元标准模块,单元标准模块采用吊装的方式安装就位,竖向受力杆下部与预埋底座通过机械连接的方式固定并通过调节件调节支架的水平精度,保证上层钢筋网片的标高和钢筋支架体系整体受力均匀;
步骤四,局部单元标准模块安装完毕后,不同的单元标准模块部分通过额外的水平连接杆采用机械连接的方式固定成整体;在已经完成的钢筋支架体系上铺设圆形混凝土底板上层钢筋网片;
步骤五,重复步骤三和步骤四,保证空间立体平面内的底板上下层钢筋同步流水施工,同时,预留一个单元标准模块最后安装,该处作为底板钢筋施工期间的上下层人员通道;
步骤六,圆形混凝土底板下层钢筋验收合格后,安装最后一个单元标准模块和额外的水平连接杆,形成最终的底板钢筋支架体系,完成上部钢筋网片的施工并最终浇注底板混凝土。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市基础工程集团有限公司,未经上海市基础工程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778454.1/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改进的玉蓝降糖胶囊的检测方法
- 下一篇:紧邻深浅基坑围护体系及施工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