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高铁接触网250km/h通用无交叉线岔适应350km/h提速改造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110778421.7 | 申请日: | 2021-07-09 |
公开(公告)号: | CN113415213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8-26 |
发明(设计)人: | 陈兵杨;张华峰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铁建电气化局集团运营管理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M1/28 | 分类号: | B60M1/28;B60M1/20 |
代理公司: | 苏州根号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76 | 代理人: | 朱华庆 |
地址: | 441100 湖***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接触 250 km 通用 交叉 适应 350 提速 改造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一种高铁接触网250km/h通用无交叉线岔适应350km/h提速改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始触区内的侧线加装吊弦,使该吊弦处侧线接触线相对于正线接触线抬高30~50mm,并调整其余侧线整体吊弦高差,使A柱至B柱间的侧线接触线抬高。通过少量的改造,即使得250km/h高铁接触网过渡到适应350km/h高铁。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高铁接触网250km/h通用无交叉线岔适应350km/h提速改造方法。
背景技术
根据《铁路电力牵引供电设计规范》(TB10009-2016 J452-2016)第5.4.3条道岔处接触线可采用交叉或无交叉布置方式。侧线通过速度120km/h及以上的道岔区宜采用带辅助悬挂的无交叉关节定位方式;和《高速铁路设计规范》(TB10621-2014)第11.5.6 5 正线道岔上方的接触网布置宜采用无交叉定位方式,侧线通过速度120km/h及以上的道岔区可采用带辅助悬挂的无交叉关节定位方式。
规定要求,原铁道部经济规划研究院于2013年4月组织编制发表了《时速250公里铁路接触网无交叉线岔安装图(18#道岔)》(通化(2013)1206图)用于时速250公里及以下高铁接触网线岔,为无交叉线岔安装形式。
中国铁路总公司于2016年10月组织编制发表了《时速350公里铁路接触网无交叉线岔安装图(18#道岔)》(通化(2016)1302-Ⅸ图)用于时速350公里高铁接触网线岔,为无交叉线岔安装形式。
在250km/h向350km/h铁路改造过程中,往往需要对接触网结构作结构性改造,也即需要对接触网作大范围更换。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要提供一种高铁接触网250km/h通用无交叉线岔适应350km/h提速改造方法,解决了如何使250km/h高铁接触网向350km/h高铁转变的问题。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高铁接触网250km/h通用无交叉线岔适应350km/h提速改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始触区内的侧线加装吊弦,使该吊弦处侧线接触线相对于正线接触线抬高30~50mm,并调整其余侧线整体吊弦高差,使A柱至B柱间的侧线接触线抬高。
优选地,调整其余侧线整体吊弦高差时,使A柱至B柱间的侧线接触线均匀抬高。
优选地,加装的吊弦位于始触区900~950mm范围内。
由于上述技术方案运用,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下列优点:
本发明的高铁接触网250km/h通用无交叉线岔适应350km/h提速改造方法,通过对既有无交分线岔局部进行优化调整,而不是进行结构性改造,实现了以高铁接触网250km/h通用无交分线岔结构适应350km/h提速改造,取得了重大技术突破。打破了全路供电系统的普遍存在的误区,认为高铁线岔处始触区不能安装任何金具包括整体吊弦线夹。这样的改造方法能够快速地使250km/h高铁接触网过渡到适应350km/h高铁。
附图说明
后文将参照附图以示例性而非限制性的方式详细描述本发明的一些具体实施例。附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标示了相同或类似的部件或部分。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理解,这些附图未必是按比例绘制的。附图中:
图1是《时速250公里铁路接触网无交叉线岔安装图(18#道岔)》【通化(2013)1206图】中的接触网立面图;
图2是《时速250公里铁路接触网无交叉线岔安装图(18#道岔)》【通化(2013)1206图】中的接触网平面图;
图3是《时速350公里铁路接触网无交叉线岔安装图(18#道岔)》【通化(2016)1302-Ⅸ图】中的接触网立面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铁建电气化局集团运营管理有限公司,未经中铁建电气化局集团运营管理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778421.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煤矿工程防水土流失用水土分离装置
- 下一篇:一种尾气排放净化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