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用于室内紫、红色生菜生产的光环境有效
申请号: | 202110775559.1 | 申请日: | 2021-07-09 |
公开(公告)号: | CN113498689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8-11 |
发明(设计)人: | 李阳;陈艺群;吕小玉 | 申请(专利权)人: | 福建省中科生物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01G7/04 | 分类号: | A01G7/04;A01G31/00 |
代理公司: | 厦门市宽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5246 | 代理人: | 巫丽青;宁霞光 |
地址: | 362000 福建省***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室内 红色 生菜 生产 环境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室内紫、红色生菜生产的光环境,所述光环境波长范围为380‑780nm,其中,波长在500‑599nm范围内的光量子数占380‑780nm范围内光量子总数的比例为0%,波长在700‑780nm范围内的光量子数与波长在600‑699nm范围内的光量子数之和与波长在400‑499nm范围内的光量子数的比例为1.0‑1.4:1,且波长在700‑780nm范围内的光量子数占380‑780nm范围内光量子总数的比例为12‑17%。采用本发明的光环境进行生菜室内栽培,既可以保证生产获得颜色鲜艳的紫、红色蔬菜,同时又可避免出现着色带来的减产问题。并且该光环境均在可见光范围内,对人体无害,制造成本低,可大范围内进行推广。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蔬菜室内栽培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室内紫、红色生菜生产的光环境。
背景技术
近几年随着植物照明领域的迅速发展,市面上已有很多室内或者温室大棚种植用的LED植物生长灯,然而在室内或者光照较弱的温室大棚进行紫、红色蔬菜种植时,利用正常的LED植物生长灯作为光源照射来源,紫、红色蔬菜在植物苗期,植株个体比较小且叶子比较嫩的时候,能够体现出紫、红色蔬菜本身的特征,而随着植物生长时期的延长,待植株个体较大或者叶子越长越厚,长成成叶的时候,叶片颜色逐渐从苗期的紫、红色慢慢褪色到绿色,紫、红蔬菜基本就没有了原来的特征。紫、红色在自然太阳光下种植出来的颜色较紫红,而室内采用LED进行蔬菜栽培,需要考虑到能耗的问题,导致室内栽培LED的光照强度远远低于自然太阳光,从而导致在室内进行紫、红色蔬菜种植时,紫、红色着色程度远远低于自然太阳光下种植的,不能满足市场对紫红色蔬菜的着色需求。
紫、红色生菜着色的深浅主要是植物体内花青素含量决定的,影响植物花青素含量积累的主要因素有以下几个:花青素构造、氮源、钾肥、pH、温度、光照、碳源、内、外因子和栽培技术等的影响。截止目前,也有相关研究学者针对光环境对紫红色蔬菜的着色进行了研究。樊颖伦等人研究表明,增加UV-A和红光均能提高马铃薯中花青素的含量。王志东等人研究表明,利用短波紫外线UV-C处理能提高鲜切紫甘蓝花青素的含量。齐艳等人研究表明,UV-A和UV-B处理均能提高甘蓝幼苗花青素含量。以上的研究学者表明了,使用紫外光波段照射处理,会有利于蔬菜花青素含量的积累,但是在植物工厂具体的实际应用中,可能会由于紫外光波段灯具制造成本较高,且紫外光对植物工厂操作人员有不利的辐射作用,因此在植物工厂的大面积推广应用上,使用紫外光波段存在障碍。因此目前迫切需要,因此急需一种可以促进室内紫、红色蔬菜着色的光环境调控技术,从能使其能真正大面积应用到植物工厂蔬菜栽培中。
紫、红色生菜是消费者越来越青睐的沙拉蔬菜品种之一,目前,在植物工厂中进行紫、红色生菜栽培时,对于生产出来的紫、红色生菜,往往不易呈现出紫、红色生菜本身原有的品种特征,同时产量大幅降低。因此急需采取一些措施来解决紫、红色生菜在植物工厂内栽培出现的着色差且产量低的问题。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室内紫、红色生菜生产的光环境,采用该光环境可以在室内生产出颜色鲜艳的紫、红色生菜,同时避免出现产量降低的问题。
本发明采取的具体技术方案是:
一种用于室内紫、红色生菜生产的光环境,所述光环境波长范围为380-780nm,其中,波长在500-599nm范围内的光量子数占380-780nm范围内光量子总数的比例为0%,波长在700-780nm范围内的光量子数与波长在600-699nm范围内的光量子数之和与波长在400-499nm范围内的光量子数的比例为1.0-1.4:1,且波长在700-780nm范围内的光量子数占380-780nm范围内光量子总数的比例为12-17%。
进一步地,波长在400-499nm范围内的光量子数占380-780nm范围内光量子总数的比例为41-50%。
进一步地,波长在600-699nm范围内的光量子数占380-780nm范围内光量子总数的比例为33-46%。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福建省中科生物股份有限公司,未经福建省中科生物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775559.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